孫加慧
万里长城,举世无双!屹立千载,斗雪傲霜。
万里长城是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到长城非好汉”,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咏叹长城的壮美诗句,宣誓了中国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峥嵘岁月中,数不尽的慷慨与豪迈!
万里长城,赓续着华夏历史文脉,弘扬着中华民族精神,彰显着无穷的艺术力量。植根于绵亘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汲取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滋养。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另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她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长城内外百花香,长城雄风万古扬,她永远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赞美长城的经典歌曲,无不让炎黄子孙耳熟能详,热血澎湃!
时代呼唤科学保护好、创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丰碑永远镌刻着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人们对长城的向往,人们对长城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对中华民族筚路蓝缕,不畏艰难险阻承续中华文明的骄傲和自豪!
从历史的维度和国家发展的角度看,长城体现着鲜明的历史特征,长城富有独特的时代强音。他是把时代审美和中华美学完美结合的精神旗帜,是把生态文明和中华文明融为一体,蜿蜒曲折飞舞于历史天空的伟岸巨龙。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走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发展道路,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宣传好、发扬好、传承好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之一的长城精神,则是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迫切任务。
古往今来,围绕长城,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关长城的诗词歌赋、铭记碑文、民间传说、楹联匾额、雕刻建筑等,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熠熠生辉。
长城文化学者宋圭武在《研究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鲜明吸引力”。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文化安全、民族独立、国运兴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华夏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只有了解长城、读懂长城、爱我长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国。长城,是民族精神、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长城,是抵御外侵,固我安宁的一道屏障;长城是蜿蜒绵长,巨龙飞腾的满目风光。
(图片来自于网络)
长城蕴含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长城抒写着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长城展示着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她历经岁月锤炼,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长城被载入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是中国人民之大喜事,更是世界人民之大幸事。
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凝结于建筑之中,又跃升于建筑之外,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作品等,完美诠释于科学技术建筑之美中。从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中的“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到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大声疾呼,“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等长期不懈的努力,铸就了长城精神的永续传承。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行新的伟大斗争,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忠诚于党,忠诚于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这正是今年1月1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今天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似锦。以文化自信和信仰的力量,筑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正在我们脚下延伸。我们寻路而来,也将沿路而去,在长城精神的感召下,戮力同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续写中国梦恢弘壮美的新篇章!
(作者 孫加慧 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二级巡视员)
责编:中旗网晶晶
审核:张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