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李维汉题写“中国育德中学”40周年大会圆满举行

  • 时间:   2024-05-13      
  • 作者:   晶晶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3867


QQ截图20240512230704.jpg

中国育德中学 —— 李维汉

微信图片_20240512230956-1.jpg

2024年5月11日,纪念李维汉题写“中国育德中学”40周年在保定育德中学举行。

微信图片_20240512232204.jpg

成立大会现场

合影

保定市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2024年会

—— 李维汉题写“中国育德中学”40周年大会圆满举行


中旗网保定2024年5月11日电(晶晶)

保定市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年会于2024年5月11日上午9时在育德中学国光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纪念李维汉题写“中国育德中学”40周年为契机召开,并成立“育德书院”,旨在加强对校史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扩大文化影响,传承“育德”精神。


年会上,来自各界的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成员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他们通过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校史文化,挖掘历史内涵,展现出对育德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入思考。

保定市育德中学王海东校长致词

保定市社会组织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高长胜致词

保定市育德中学孙李欣书记宣布“保定市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育德书院”成立



“育德书院”正式成立,保定市育德中学校领导为各位专家颁发聘书


保定市竞秀区书协主席李勃润被聘为“育德书院”院长并发言

保定市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育德书院”文学院院长史春霞发言

保定市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育德书院”名誉院长刘竞航发言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小川发言

保定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俊琪发言

保定市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郭景芳秘书长作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工作报告

会员捐赠“果行育德”书法阐述育德文化


会员捐赠群“鹰”荟萃画作并表达殷切期望


增选新理事会会员,召开新一届理事会

在本次年会召开前一天,保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研究室主任苏少华为育德书院捐赠图书41本,以示祝贺!我们还荣幸地获得了保定市社会组织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高长胜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他对于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和党支部的工作寄予了厚望,并强调了党建与会建之间的紧密联系,要求我们以党建促会建,以会建促党建,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的目标。他对所有关心爱护育德中学历史文化的爱心人士提出殷切期望,期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持续发掘、不断传承育德中学红色历史。

3f013c7c644e52eef5024d4327dc5d4 拷贝.png

曾在育德中学读书、后兼任育德中学名誉校长的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开国少将刘秉彦为育德中学题写百年校训:“不敷衍,不作弊”。

图为刘秉彦之子、冀中抗战研究会会长、保定市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育德书院”名誉院长刘竞航在父亲题写的校训前。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成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展示了保定市育德中学在红色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的成果和特色。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育德中学历史研究会将继续发挥其在红色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优势,为推动育德校史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留言:

雅丽:时代需要中国育德精神,“不敷衍不作弊,爱国求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育德之魂,“走出去,请进来,不虚假,不空谈”是育德之基传承好,发扬好,让育德熠熠生辉!

江天一色:

题词已然四十春

书院成立开掘深

齐聚一堂襄盛举

育德精神礼乾坤。


链接:


(视频)


育德中学

红色中走来 砥砺中成长

澎湃政务:保定发布

育德中学,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红色革命传统的百年学府:为爱国进步青年救国救民、寻求真理开辟了新途径;是早期革命家成长的摇篮,为中国青年运动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是保定党团组织的最早诞生地……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见证了育德中学从红色中走来并不断成长的历程。


爱国精神,砥砺百年奋斗路

掩身于繁华喧嚣的裕华路,她曾以古朴典雅的灰色建筑示人。经历岁月洗礼,被重新粉刷过的红黄两色外墙上,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李维汉题写的“中国育德中学”几个大字,依稀可见百年前的辉煌。

阳春三月,走进育德中学,访古迹、寻史料、问往事,近距离触碰着这所古老学府百年来生腾不息的滚烫脉搏。

育德中学原址在保定市西关金台驿街,1905年由靳东阁等人在西关朝阳寺建直隶公立高等小学1年,由日本留学归国的陈幼云担任校长,并改建为保定育德中学。

始建时期的育德中学,作为中国同盟会北方总机关,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努力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品学兼优的合格学生。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育德中学以教育救国为宗旨,一方面发展教育事业,一方面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在多次革命运动中作出不朽业绩。

1917年,受蔡元培、李石曾委托,育德中学开办全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预备班制定了招生简章和章程,并聘请李广安、刘仙洲等教授法文、机械制图及作工技术等,招生涉及全国17省(市),前后共举办四期,在我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上有深远影响。

在育德中学校史资料中,一张刘少奇在中南海参加劳动的照片引人注目。据介绍,青年时期在育德中学半工半学的经历,让他记忆颇深,屡次提及这段历史。正因在这里的学习经历,刘少奇任新中国国家主席后,参与制定了以半工半读方式勤工俭学的有关政策。

育德中学党支部副书记郭景芳,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他说:“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的创办,既现了育德中学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

育德中学在划时代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契合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索、一个尝试,成为一座桥梁。它虽然不像彩虹那样绚烂,却默默匍匐于古城大地,承载起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它,横涧卧波,把古老的东方文明与彼岸的西方现代文明连接到一起。


点点星火,铸就红色底蕴魂

跟随郭景芳老师,穿行在有纪念意义的校舍间,听他讲述育德中学的红色往事,和风吹拂耳旁,仿佛将那饱含青春壮丽色彩与牺牲奉献精神的歌咏唱。

1921年3月,早期革命家邓中夏受李大钊委托,到保定从事革命活动。育德中学“文学研究会”邀请邓中夏同志以“文学与社会”为题,在育德中学发表演讲,有力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在校内以“社会问题研究会”“书报贩卖部”为阵地,传阅《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

1921年夏,育德中学学生王锡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年10月在育德中学建立了团组织。1921年冬,在邓中夏的指导下,王锡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保定第一位共产党员。1922年3月,他受邓中夏指派,回保定发展党团组织,建立了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育德中学安志成、杨其刚等一批共青团员由团转党,成为保定第一批中共党员。王锡疆在育德中学建立中共保定党小组,并任组长,这是保定最早的党组织。从此,育德中学成为党领导保定革命斗争的中心,保定的革命运动由此进入崭新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育德中学被迫迁往河南西峡口继续办学。1945年,西峡口沦陷,学校被日军付之一炬,后又辗转到西安继续办学。西峡口的育德中学在培养优秀青年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革命,投奔抗战前线。“要爱国,上育德”的民谣在当地广为传颂,被人们称赞为“小延安”。

“在‘百年育德’的红色校史中,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育德英烈,超过30余人。其中,包括共产党员王锡疆;同李大钊一起被捕英勇就义的陶永立、谢光沛;1925年受党委派到石家庄组织工人运动,19岁壮烈牺牲,在石家庄老火车站广场立有纪念碑和青铜纪念像的高克谦等等。”郭景芳说,“红色基因早就在育德这块热土上生根发芽,不断蓄积着力量,并终遇时代变革时给予最有力的回响。”


薪火相传,谱写时代育人新篇章

进入育德中学,由南向北几幅大型浮雕,承载着百年来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红色文化积淀,对面幼云楼墙壁上精心设计的育德十大文化理念十分醒目,体现着今天的育德人对百年传统的尊重与敬仰。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育德人继承传统、勇于创新,2020年4月,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追求真理为核心的探索精神、以敢于斗争为核心的革命牺牲精神,凝练为“爱国求真、勤俭砺行”的“育德精神”,切实把时代赋予的责任传承、践行、弘扬。

640 (8).jpg

恪守着“不敷衍,不作弊”的百年校训,育德全体教师弘扬“厚德重能、因材施教”的教风,引导学生养成“志学善思、自主协作”的学风,全校上下一心,最终形成 “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校风。

如今,学校的德育工作蒸蒸日上,全面开花。“家班风气正”“家国情怀深”“青年勤工学”“科技兴国运”“爱我中华行”等独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历史佳话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640 (9).jpg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百年后的育德学子正赓续红色基因,凝聚时代力量,让“育德精神”在理想教育的传承中历久弥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绽放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光芒。


统筹:中旗网 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育德中学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