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田雨良同志 在纪念开国中将旷伏兆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 时间:   2024-06-04      
  • 作者:   田雨良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181



2024年6月2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革命老区发展” —— 纪念旷伏兆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雄安新区雄县举行。

合影

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田雨良介绍了雄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在纪念开国中将旷伏兆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之二》

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田雨良同志在纪念开国中将旷伏兆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作雄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发言

 

雄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十地委机关所在地,是敌我斗争在平津保地带的中心区,也是大清河北我党开辟和创立的革命根据地。雄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浓厚的红色基因。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县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做了大量工作。

一、雄县红色资源概述

(一)革命时间跨度长。从1936年1月14日,平津学生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在雄县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当年2月成立第一个特别党支部,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经历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日战争,雄县人民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从1946年6月,全国性内战爆发,直到 1948年10月3日,雄县全境彻底解放,雄县人民终于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历时十个春秋,完整的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

(二)生活过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较多,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

孤胆英雄李志田、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李正冠、赤子忠魂王泰等,每一位革命英雄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发扬。特别是在我们雄县还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那就是“两位开国将军的生死之约的故事”。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旷伏兆和刘秉彦分任冀中十分区政委和司令员,领导平、津、保三角地带军民,在平原地区开展地道战、地雷战,运用挑帘战、单打一、奔袭、伏击、掏窝、端碉堡等战术,粉碎了日寇的多次围剿,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中,旷伏兆和刘秉彦两人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友情。当两人谈到生死的话题,刘秉彦说:“我们俩人以后死了,一个埋在大清河岸,一个埋在永定河岸,仍然为三角地带的人民站岗!”旷伏兆说:“那我们离的太远了,我们要是在一个战役中牺牲了,就同牺牲的指战员埋在一起,不要棺材,清风明月共一丘!”正是两位将军如此感人、如此至诚的相约,让我们后人增加了对两位革命前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雄县还曾经诞生过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以当尖兵、打硬仗、连队建设过得硬著称。这就是后来的“硬骨头六连”。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连共作战138次,其中在葛各庄战斗、堼上村战斗、马家营战斗中,每战必胜,显示出了硬骨头精神。爷台山战斗、瓦子街战斗、卓资山战斗勇当先锋,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这支能征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队伍。先后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佳凯等15名战斗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该连出色的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纪纪律硬”而闻名。1964年1月该连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77年1月,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号召。1984年1月中央军委授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2020年7月,中央宣传部授予该连“时代楷模”称号。

(三)红色遗址以及红色文学作品较多

在雄县有七个烈士纪念设施(雄县烈士陵园、上岔河烈士陵园、大魏庄烈士陵园、米家务烈士陵园、程岗烈士陵园、开口烈士祠、南庄子烈士陵园)、一个纪念广场(河北第五路自卫军纪念广场)。在雄安这块深厚的土地上,曾滋养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隽永的流派---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其始创者孙犁,代表作《荷花淀》发表在1945年的《解放日报》上。此外,还涌现出徐光耀、梁斌、冯志、李英储等全国著名的优秀作家,创作出具有河北特色的《红旗谱》、《新英雄儿女》、《敌后武工队》等名著。雄县作家徐光耀创作的《小兵张嘎》艺术形象鲜明,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成为雄安新区的一张名片。

二、我县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貌。”文物不言,自由春秋。正因此,作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单位,我们一直致力于扎实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充分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一)高度重视挖掘整理红色资源

依托褒扬纪念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烈士和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全面摸清红色资源底数。组织力量认真比对老版《雄县革命烈士英名录》,逐一核对烈士信息,查阅文献资料,在原有烈士英名录的基础上补录、去重、修改。对全县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包括战斗遗址、零散烈士墓等进行定位、拍照留存,最大限度保留了原貌,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加强管理维护红色资源

每年充分统筹资金对现有的烈士陵园、零散烈士墓进行修缮。2021年投资200万元对雄县烈士陵园进行了改造修缮,完成了烈士英雄事迹展室、烈士英名大厅以及办公用房的内外装修、更换门窗等;园内所有路面台阶全部用石材铺装。烈士英雄纪念碑、围栏等喷真石漆;完成雄县梁神堂烈士纪念碑以及碑亭迁移工作,并在对称方向建新石亭一座;陵园围墙全部粉刷并安装树脂瓦。同时,移栽柏树14棵,园内铺草皮2000平方米。县烈士陵园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三)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主阵地作用。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纪念日献花篮仪式、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年主题实践活动等,组织社会各界瞻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学习党史,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心扉。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雄县烈士陵园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烈士陵园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建立烈士亲属接待临时休息室,免费提供引导讲解服务,为烈士亲属和社会公众日常祭扫和瞻仰活动提供便利。

2.讲好英烈故事,大力宣传“硬骨头连”的精神。广泛宣传张小党、高士一、王树道等烈士事迹,组织“老兵志愿宣讲”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机关活动,拍摄“老兵口述历史”系列微视频,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风尚。

3.聚焦文旅融合,擦亮红色旅游发展名片。一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观光类、教育类红色旅游产品。对雄县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以现存革命遗迹和文物资源为基础,在精品项目建设行动规划中,整合提升“白洋淀”红色旅游基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为代表的观光类、教育类红色旅游产品,弘扬革命传统精神。二是以红色旅游为主线,规划打造红色精品线路。以红色文物和遗址为纽带,整合串连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时光,为群众讲述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追寻共产党人的足迹,坚定革命理想信念。

近些年,围绕深入挖掘宣传雄县红色资源,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全力做好雄县红色资源宣传保护。

1.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抽调专门人员对红色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座谈、资料核对汇编、研究汇编,摸清红色资源底数,并对其编辑整理,留存档案。

2.对红色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健在的老红军、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是不同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参与者、见证者,是活档案。要尽快走访,抓紧搜集整理抢救濒临消失的革命史料,搜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红色文物,包括文物资料、歌谣、遗物等认真整理、归档。

3.建立红色资源档案数据库。根据红色资源普查情况依托县档案馆,建立完整的雄县红色资源档案资料库、基础信息数据库,运用文字、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我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现状进行真实、详细、全面的记录和保存。


责编:中旗网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