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英:与通州区委领导同志交流学习研究平津战役的心得体会

  • 时间:   2024-12-08      
  • 作者:   张北英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294


【编者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日子里,2024年10月25日,平津战役交流学习研究会议在通州举行。通州区委书记陈献森、副主任张娟和区委机关同志们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平津战役的四野、华野部队、隐蔽战线革命先辈后代代表张北英等一起回忆平津战役后期由林彪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组成的平津总前委,在通县宋庄的21天里,领导了震撼平津、震撼中国、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攻占天津,和平解放北平。现将张北英同志《与通州区委领导同志交流学习研究平津战役的心得体会》发言刊发如下:


张北英语通州区委副书记陈献身、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娟在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陈列馆

学习、研究、交流


与通州区委领导同志交流学习研究平津战役的心得体会

平津战役与宋庄

张北英

尊敬的陈献森书记、张娟副主任和区委机关的各位同志,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区委的领导同志们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日子里,在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陈列馆里,一起回忆平津战役后期由林彪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组成的平津总前委,在通县宋庄的21天里,领导了震撼平津、震撼中国、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一一攻占天津,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11日至2月1日,平津总前委、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设在宋庄村,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元帅和黄克诚、肖华、刘亚楼、韩先楚等将军驻扎此地,叶剑英、彭真曾到此研究北平解放问题。在此期间发生了解放天津、北平第三次和平谈判、和平接收北平等重要事件,使宋庄村成为平津战役的指挥地、为党中央“进京赶考”打前站的出发地、平津战役北平模式的诞生地。

该处旧址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纪念地。解放后,这里曾一直是公社、乡、镇等政府驻地。2001年,该址被列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收录在《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

一、平津战役三个阶段慨述

1、三大战役的第三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历时51天,东北野战军歼灭蒋介石军队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结束的第二天,48年11月4日,毛主席说:再用1年左右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华东野战军和中原解放军联合发起了第二个战略大决战一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歼灭蒋介石军队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以北、中原广大地区。辽沈战役结束后,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进展,1948年11月17日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11月18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迅速入关。11月19日,毛泽东主席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19日下午,林、罗、刘在沈阳医科大学礼堂参加一纵(38军)营以上干部入关大会。20日各纵队完成入关动员。11月30日,林、罗、刘率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机关晚上由沈阳乘火车出发,经阜新(12月1日)、朝阳、建平、平泉、承德,从宽城的喜峰口入关,12月5日到达遵化,林罗刘12月7日进驻蓟县孟家楼村,并设立入关后的第一个指挥所一一平津前线司令部,12月21日聂帅进入孟家楼村。平津前线司令部也是东北华北两大战略区的最高统帅部。

1948年12月1日毛主席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示:在东北野战军未全部入关之前,华北我军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只作“围而不打”的部署,以便不逼敌过急,不使其迅速逃跑。东北野战军要不顾一切疲劳,迅速秘密入关,插入平津线各点之间,采取“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切断敌人南逃退路。在整个部署完成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并决定利用傅作义想与我谈判拖延时间,准备与傳作义谈判,稳住傅作义,不使其下决心南逃。

2、平津战役我方参战的三支力量

为了加强平津战役的集中统一领导,1949年1月10日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成立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为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作战及领导平津两市的军事、政治、财政、经济、粮食、货币、外交、文化、党务及其它各项重要工作。成立平津战役总前委也是加强东野、华野和隐蔽战线三支力量的统一指挥、协调作战。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总计64天。林罗刘在入关路上指挥作战8天(48 11.29一48.12.7一周时间)

林罗聂刘在蓟县孟家楼指挥作战35天(48.127-49.1.11五周时间),

林罗聂在通县宋庄指挥作战21天(49.111.-49.21三周时间)也就是说林总指挥平津战役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宋庄,在宋庄指挥了平津战役的最后阶段。

平津战役总前委1月10成立,1月11日林罗聂首长就从蓟县搬到了宋庄。平津前线指挥部从蓟县孟家楼搬到通县宋庄,体现了总前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付予总前委的职责的决心,也体现了林总靠前指挥作战的一贯作风。


在距离“旧址”100米的东侧,有一处座西朝东的三合院为平津总前委、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在宋庄村期间元帅的临时居住地,目前正在遗址申报中。

3、平津战役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围割阶段”(1948.11.29.-12.20.)21天

对傅作义集团实施战略包围与战役分割。也是战役“围”和“断”的阶段。战役首先从平绥线发起,华北第三兵团(扬成武兵团)围攻张家口,吸引傅部西援。华北第二兵团(杨罗耿兵团)将西援的傅部主力35军包围于新保安。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程子华兵团)攻占密云、康庄、怀来,并歼敌二个军主力。到12月11日完成了对平绥线国民党军的分割包围。东北野战军主力从11月23日起分三路入关,向平、津、唐(山)地区挺进。为防止华北国民党从海上逃跑,参战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采取“围而不打”,对平、津、唐之敌采取“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做战役包围,待战略部署完成后再各个歼敌。到12月20日,将傅作义集团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地区,封闭了西逃、南逃和海上逃跑的一切道路。由于时间关系参战部队的具体行动就不讲了。

(2)第二阶段“打的阶段”(1948.12.21.-1949.1.17.)27天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是“打”的阶段。

按照中央军委确定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役原则,12月21日华北2兵团即杨罗耿兵团攻打新保安,22日攻克新保安,全歼傅作义王牌35军,军长郭景云自杀。24日华北3兵团即杨成武李天焕兵团和东北野战军4纵(41军天)吴克华莫文骅纵队追歼张家口逃敌国民党军11兵团部、105军共7个师(旅)5.4万人。

在天津、塘沽方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原先计划先打塘沽后打天津,以防止傅作义部队从塘沽登船海上南逃。塘沽地形一面靠海三面都是盐池水渠,很难构筑攻击阵地,很难对敌人形成包围,不便于大部队展开。林罗聂刘向中央军委和毛主报告,建议以少量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毛主席尊重前方指挥员的意见,同意先打天津后取塘沽。

12月26日,林彪致函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将军:今有我方代表刘亚楼将军与你方接洽合谈方案,当前局势你是很清芑楚的,我大军三面包围天津,北平傅作义主力已在新保安歼灭,你援军无望,希你三思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我方按起义将士待遇对待你,否则你有灭顶之灾。陈长捷拒绝放下武器,拒绝和谈。12月29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了林罗聂刘攻打天津的作此计划。并命令41军迅速归建。杨成武兵团、杨得志兵团全部由平绥铁路沿线东调,协同东北野战军严密包围北平。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的作战计划,刘亚楼担任天津前线总指挥。指挥部设在杨柳青。林罗聂刘首长决定集中5个军22个师和特种兵团总计34万人,重炮538门,坦克30辆,以绝对优势兵力和武器夺取天津。天津守军陈长捷指挥62军、68军等部10个师及非正规军共计13万人,各种火炮60门。国民党军在天津长期设防,工事坚固。2000年3月18日,我陪同参加过天津战役的时任39军政委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吴法宪将军说:天津战役是我军首次多兵种合成作战夺取大城市,参战的有步兵、炮兵、工程兵、战役是我军首次多兵种合成作战夺取大城市,参战的有步兵、炮兵、工程兵、铁道兵、装甲兵。天津战役标志着我军已从单一步兵作战发展到多兵种合成作战。天津战役是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速决战的经典战例。

1949年1月2日,参战部队全部进入攻打天津的预定战斗位置。到1月13日,基本肃清了天津外围据点。在这段时间,刘亚楼致信陈长捷敦促他仿效长春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可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陈长捷曾几次派代表与刘亚楼谈判,要求允许他们携带轻武器南撤。刘亚楼拒绝陈长捷提出的要求,针封相对地提出:彻底放下武器,实行和平解决。陈长捷拒绝了刘亚楼建议,决心顽抗到底。

刘亚楼对攻打天津做出部署:以1纵 (38军李天佑、梁必业部)、2纵(39军刘震、吴法宪部)为西集团,从和平门两侧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以7纵 (44军邓华、吴富善部)、8纵 (45军黄永胜、邱会作部)为东集团,从民权门两侧由东向西实施主要突击。以9纵(46军詹才芳、李中权部)附12纵(49军钟伟、袁升平部)145师,从前后尖山由南向北实施助攻。以2纵 (39军)、8纵(45军)各一部及东北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从北面实施佯攻。6纵(43军洪学智、赖传珠部)128师为预备队。12纵(49军)主力位于军粮城监视塘沽守军。攻打天津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战法。塘沽守敌5万余人从海上逃跑,17日解放塘沽。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也就是林罗聂三位元帅进驻宋庄的第3天,下达了对天津市发起总攻的命令。15日晨,东西主攻集团会师金汤桥。尔后采取击弱留强,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战法,经过激烈战斗,到15时,全歼天津守敌,俘虏了陈长捷。解放天津只用了29个小时。创造了攻城战史上的光辉战例。

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相继解放后,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军还有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第4、第9兵团及第13、16、31、92、94、101军和重建的第35、104军等部,共8个军25个师,连同特种兵和非正规军总计25万人陷入绝境,固守在北平市内。此时解放军已有百万大军兵临城下。

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鉴于北平是世界文化历史名城,三朝古都。为了保护文化古迹和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决定争取通过谈判和平接管北平。同时也做好了在谈判不成时以战斗夺取北平的准备。傅作义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是主张抗战的将领,并与共产党有过友好往来。虽然在内战中执行了蒋介石的“勘乱”反共政策,派部队袭击了在阜平县城南庄的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住地。但随着国民党军的不断失败,逐步对蒋介石的统治失去信心。天津解放后,北平成了孤城。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于1948年12月15日派代表到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谈判。

(3) 第三阶段“谈的阶段”即和平解放北平阶段(1949.1.18-49.1.31.)13天!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决定尽最大努力通过谈判和平解放接管北平。这个阶段是谈的阶段,从边打边谈到北平和谈,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隐蔽战线的同志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傅作义的秘书阎又文(解放后曾任农业部粮油加工局局长)都是中共党员,他们直接做傅作义及其周围人员的工作。爱国民主人士也呼吁傅作义走和平谈判的道路。傅作义在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中选择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解放军谈判,将北平交给共产党,军队接受解放军整编。傅作义派出代表与解放军代表进行了三次谈判,1949年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

左起: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在研究平津战役部署

4、三次谈判慨述

(1) 第一次谈判

时间:1948年12月15日至19日双方摸底谈判

地点:蓟县八里庄

谈判代表

解放军代表:刘亚楼、苏静

傅作义代表:崔载之、李炳泉(中共秘密党员)

12月15日,傅作义派出谈判代表、北平《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解放后任水电部办公厅副主任)、该社采访部主任李炳泉(中共秘密党员、解放后任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外事部主任、中国记协书记)携带电台、报务员、译电员准备赴平山县找中共中央接洽和谈事宜。出城来到东北野战军11纵(48军贺晋年、陈仁麒部)驻地,要求与解放军接冶和谈事宜。11纵向林罗首长汇报后,林罗指派苏静(时任四野情报处、作战处处长)负责接待崔载之、李炳泉。通过接触,摸清来者意图,了解了傅作义的真实企图。17日苏静带着参谋、管理员和一部电台及10几名战士,从孟家楼前往八里庄,找了一处较大的房子接待傅作义谈判代表。开始只是互相交谈和了解情况。在交谈中,苏静了解到和平解北平问题是傅作义的真诚愿望。基于傅作义手中握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傅作义还有保留军队,成立联合政府等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驻守北平的20多万国民党军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需要时间做工作。苏静迅速将了解的情况和傅方的态度报告给林罗首长。19日,刘亚楼在八里庄接见了崔载之、李炳泉,并同他们举行了第一次正式谈判。在谈判中刘亚楼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解决平津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傅方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题,绝不允许保留任何反动武装,更不接受建立华北联合政府。为了打掉傅作义的幻想,12月22日至24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3兵团在 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的配合下,连续攻克新保安和张家口,歼灭了傅作义嫡系35军和第11兵团等部。打破了傅作义保留军队建立联合政府的幻想。

(2) 第二次谈判

时间:1949年1月7日至10日确定和平解放北平原则的谈判

地点:蓟县八里庄

谈判代表

解放军代表:林彪、聂英臻、罗荣桓、苏静

傅作义代表:周北峰(剿总土地处长,解放后任内蒙水利厅长、政府副主席)、张东荪(民盟北平负责人、燕大教授)

1月7日,傅作义谈判代表周北峰、张东荪抵达八里庄,李炳泉负责接待。当晚林彪、聂荣臻、刘亚楼、苏静与傅作义代表周北峰、张东荪举行会谈。会谈的内容:傅作义军队如何解放军化,地方如何解放区化,文职机关如何改组和人员如何安排等事宜。

1月8日,聂荣臻司令员、苏静在八里庄与周北峰、张东荪继续会谈,听取周北峰转达的傅作义四点意见。A、平、津、塘和绥远一起解决。

B、平、津等地允许其它党派和报刊存在。

C、政府中要有进步人士参加。

D、军队不要用投降的办法解决,可调到城外用整编的办法解决。

1月9日上午,林彪、聂荣臻、苏静与周北峰、张东荪举行正式会谈。林彪代表中共向傅方代表提出谈判条件:所有军队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按照这一总原则,首先解决平、津问题,由傅作义将军下令把军队调出平津两城,开赴指定地点,采用整编方式,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对傅作义不作战犯对待,保全傅和部属的私有财产并在政治上给他们一定地位。新保安、张家口被俘人员一律释放。对待傅的部属一律不咎既往。凡愿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安排适当工作。愿还乡者,发足路费,发给证明,资遣返乡,并通知地方政府不予岐视。会谈后形成《谈判纪要》。在“纪要”中特别指明,1月14日为傅作义答复的最后期限。

这次谈判后的第二天,1月11日,林罗聂首长离开孟家楼进驻通县宋庄平津前线指挥部。先遣部队1月2日就进入宋庄。

(3) 第三次谈判

时间:1949年1月13日至17日形成和平解放北平的18条具体条款。达成共识的谈判。

地点:通县五里桥(今属朝阳区,宋庄以西10多公里处)

谈判代表

解放军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苏静

傅作义代表:邓宝珊、周北峰

1月13日,邓宝珊作为傅作义全权代表偕同周北峰来到五里桥。下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苏静从宋庄来到五里桥,与邓宝珊、周北峰进行谈判。聂荣臻说:“上次谈判规定14日是答复的最后期限,现在只剩下几个小时了,这次谈判就不包括天津了,只能谈北平问题。”邓宝珊转达傅作义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和解放军让出南苑机场的要求。林彪说:“现在没有别的条件可谈了。只有照平津前线司令部的规定,命令北平守军开到城外指定地点,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邓宝珊问:是否要打天津?林彪给以肯定答复,并说:三天可以打下。邓宝珊不信。罗荣桓宣布休会,说:“邓宝珊将军可以在这里休息,准备继续谈”。会谈结束后,邓宝珊一行回城里向傅作义汇报谈判情况。

1月14日上午10时,东北野战军七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配属火炮、坦克、装甲车向天津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激战29小时,天津国民党守军投降,天津战役于15日13时30分结束。14日中午,邓宝珊一行再次来到五里桥,受到林彪、聂荣臻的迎接,林彪见过邓宝珊即离去。留下聂荣臻与邓宝珊继续谈判。傍晚林、聂设宴招待邓宝珊一行。

1月15日上午,林、罗、聂与邓宝珊、周北峰继续谈判。刘亚楼在杨柳青指挥攻打天津。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国民党军队改编原则和具体办法,傅作义华北总部和部队团以上人员的安排办法,以及对北平市文教、卫生、行政单位的接收办法。

1月16日下午,林、聂、罗从宋庄来到五里桥,与邓宝珊、周北峰就和平解放北平及绥远问题继续谈判。林彪首先指出:“现在整个形势都对我们有利,死守北平是不可能的。但为保障北平居民及城市不受损害,我们仍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但不可再托时间。”林彪提出三个要求:

一 限傅部署一个军1月21日先开至北平城外15至30公里的地区,其它部队再陆续开出;

二 在德胜门设立开出傅方部队的联合指挥所;

三 这一行动实现后,我方可派军政负责人入城,1最后双方代表在北平和平解放原则协议上签字。

谈判结束后,邓宝珊代表傅作义向林罗聂提出,希望解放军代表同他一道进城,以便进一步加强联络、商谈。林彪表示同意,并决定派苏静同邓宝珊起进城。

1月17日,苏静作为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代表,与邓宝珊等人一起进城,住在东交民巷御河桥2号傅作义总部联谊处。18日,傅作义来到苏静下榻的联谊处,作礼节性拜访。苏静介绍了自己入城使命,重申了平津前线司令部对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原则,并讲了16日林罗聂与邓、周达成的原则协议。傅作义表示:“你们可以一起再商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和平解决的具体办法,只要有利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使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怎样妥妥解决都行,你们可以算是双方全权代表”。苏静同崔载之等人根据第三次谈判结果达成的原则协议,1月19日,草拟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苏静将该文件电告林罗聂首长,请最后定夺。林罗聂立即将“协议书”上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毛主席对“协议书”条款内容和词句作了修改后,由平津前线司令部电台发给苏静。

1月17日,对宋庄来讲也是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林、罗、聂在宋庄接待了从良乡来的叶剑英和彭真同志。四位元帅和一位政治局委员在一起研究和平解放北平接管北平工作,这是解放战争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这一天是天津解放的第二天,距北平和平解放还有14天。这一历史事件应创作一幅绘画纪录下来。

1月21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代表苏静和傅作义代表王克俊、崔载解放区化。按照这一总原则,首先解决平、津问题,由傅作义将军下令把军队调出平津两城,开赴指定地点,采用整编方式,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对傅作义不作战犯对待,保全傅和部属的私有财产并在政治上给他们一定地位。新保安、张家口被俘人员一律释放。对待傅的部属一律不咎既往。凡愿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安排适当工作。愿还乡者,发足路费,发给证明,资遣返乡,并通知地方政府不予岐视。会谈后形成《谈判纪要》。在“纪要”中特别指明,1月14日为傅作义答复的最后期限。

这次谈判后的第二天,1月11日,林罗聂首长离开孟家楼进驻通县宋庄平津前线指挥部。先遣部队1月2日就进入宋庄。

东北、华北野战军负责人在平津前线司令部合影。前排左起:聂荣臻、罗荣桓、林彪,后排左起:黄克诚、谭政、萧华、刘亚楼、高岗。

二、总结建议

1、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廉洁从政。这个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怕艰苦牺牲的党,是为人民利益坚持正确,修正错误,没有任何私利可图的党。

2、平津战役的三个阶段,三次谈判,运用三大法宝,创立的“三种方式”为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借鉴和思考。

3、元帅小院修旧如旧,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将旧址陈列馆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史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5、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好“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陈列馆”,探索出条“民办公助、专家指导、社会参与、文旅结合”的发展文博事业的新路子。

希望陈列馆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区委领导和党政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建设好“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陈列馆即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概括地讲:平津战役胜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平津前线总前委林总的领导下:

统领三支力量(东野、华野和隐蔽战线历经三个阶段(围、打、谈)

进行三次谈判(蓟县八里庄双方摸底谈判、蓟县八里庄确定和平解放北平原则谈判、通县五里桥达成共识形成18条具体条款谈判)

运用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

创立三种方式(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


张北英

2024年10月25日 于宋庄



2024年9月14日上午,《运筹帷幄 决胜平津——平津前线总前委旧址复原陈列》专题展览在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开展。平津战役的四野、华野部队、隐蔽战线革命先辈后代代表:林豆豆、罗北捷、刘煜鸿、苏晓林、刘建、阎颐兰、罗振、陆莹、孙晓青、张北英、邢亚平、孙冰、范克高和张伊及宋庄村委同志等在平津总前委、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前。


GE6A0094 拷贝.jpg

苏晓林向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赠送父亲《苏静将军纪念文集》,并题字。

苏静:《北平和平谈判的回忆》


参观、交流、学习



责编:中旗网晶晶

统筹: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作家专栏、平津战役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