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祭英烈·献文物” 捐赠仪式在安徽定远举行

  • 时间:   2025-03-29      
  • 作者:   晶晶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846


文物载其形,丹心照汗青

——安徽定远举行“祭英烈·献文物”捐赠仪式活动纪实

 

中旗网安徽2025年3月21日电(晶晶)

2025年3月21日上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烈士纪念馆一楼大厅济济一堂,“祭奠英烈 献文物”捐赠仪式在此举行。

定远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孟庆报主持革命文物捐赠仪式,定远县副县长许倩受滁州市政协副主席、定远县委书记邹军和定远县政府县长潘金钟委托,代表县委、县政府参加捐赠仪式并致辞,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桂建平讲话。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徐海东大将侄儿徐华利及其夫人余开琴,新四军老战士、原安徽省省长黄岩之子黄学勤、孙子黄欣、侄孙申雪风等亲属,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怀旗,开明绅士邓子璋儿媳黄家芳及孙子孙女邓成杰、邓成干、邓成祥、邓成军、邓成东、邓玉霞等,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定远县大桥镇、定远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参加。此次捐赠文物有开明人士邓子璋之孙邓成杰(系黄家芳之子)先生捐赠一张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定远使用过的小方桌,黄欣、申雪风俩位先生捐赠一架抗战时期、新四军使用过的织布机,还有张怀旗副秘书长捐赠的刘源、迟浩田分别为藕塘革命纪念馆、藕塘烈士陵园题词及10幅将军亲笔字画。

参加捐赠仪式的部分人员合影:前排中间许倩、左一张怀旗、左二孟庆报、左三桂建平、右五黄学勤、右四黄家芳、右三邓成杰等

定远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孟庆报主持捐赠仪式

定远县副县长许倩向桂建平会长,各位领导、老前辈、同志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文物捐赠者致以崇高敬意!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定远县隆重举行“祭英烈·献文物”捐赠仪式,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共同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之约”。

许倩副县长介绍,定远这片红色热土承载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刘少奇、徐海东等革命前辈在此浴血奋战,周家岗反“扫荡”、华野三十三团挺进藕塘等战斗事迹彪炳史册。天地有正气,文物载其形,捐赠传后世,丹心照汗青!邓成杰同志捐赠这张斑驳的方桌,曾见证过刘少奇同志夜审敌特分子的灯火通明,也曾记录下起草作战方案时的运筹帷幄;黄欣、申雪风二位先生捐赠的织布机,不仅是一台机器,更是“军爱民、民拥军”鱼水情深的永恒见证;张怀旗副秘书长带来的将军题词与字画,凝结着革命后代对父辈事业的深切缅怀。定远作为全国19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统计在册烈士2000多名、无名烈士1200多名,这些文物承载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激励定远前行的精神力量。

许倩副县长特别感谢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的专家团队,感谢他们的辛勤考证与专业指导,让尘封的史料重见天日,让红色遗产保护更加细致全面。定远县将会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让藕塘烈士陵园的3000余件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定远县副县长许倩致辞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桂建平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桂建平代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讲话。他赞誉定远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也是皖东抗日的红色堡垒。从藕塘烈士陵园到革命纪念馆,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号角到中原抗战的烽火硝烟,定远的每一寸山河都浸染着先烈的热血。今天,大家捐赠的不仅是文物,更是精神的火种,更是对未来的嘱托。希望定远县以此次捐赠为契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守护精神家园,让新四军“听党指挥、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奋斗牺牲”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愿这些承载着将帅情怀的珍贵藏品,成为激励定远儿女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让铁军精神永放光芒!

原新四军二师第六旅政委、原安微省省长黄岩的侄孙申雪风将一台承载着红色历史记忆的织布机捐赠给“藕塘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台织布机不仅是黄家的珍贵记忆,更是津浦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统一战线的见证。

1939年11月底,刘少奇同志率徐海东一行来到皖东,寄住在定远藕塘邓家圩开明人士邓子璋家。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新四军二师面临物资短缺等多重困难。开明绅士邓子璋号召村民为新四军纺纱织布,为新四军战士提供军装、鞋帽、棉被、绷带等生活和军用物资。刘少奇、徐海东、罗炳辉、谭震林、邓子恢、黄岩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邓家人同吃同住,共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带领当地老百姓抓生产和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这台织布机是邓家先祖在民国时期用实木打造。因为战火的摧残和岁月的侵蚀,机架多处受损,但她身上凝结的军民团结、统一战线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这台织布机,历经日本鬼子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清剿等多重劫难,最后被邓家几代人想方设法保存下来。邓子璋儿媳黄家芳老人(今年97岁)是此段历史的见证人。申雪风表示,经他多方查找并结合祖父的回忆录等资料考证,此台织布机就是祖父当年在定远邓家圩使用过的原件。申雪风将这台织布机捐赠给“藕塘革命烈士纪念馆”。不仅是为了让它得到更好地保护,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感悟这种精神。文物不仅凝聚着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勇气,更镌刻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追求解放的不屈精神!这台织布机一定会在“藕塘革命烈士纪念馆”里继续讲述它的故事。

邓成杰先生之弟邓成祥代表哥哥发言。当年爷爷邓子璋与刘少奇、徐海东、罗炳辉、谭震林、邓子恢、黄岩、郑抱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均有交往,邓子恢政委还与邓子璋爷爷结拜为同姓兄弟。据了解,邓家是从北方迁居到定远安家的移民,爷爷邓子璋从事贩牛生意,家境较为殷实,邓政委等一批新四军干部寄住在邓家圩,邓家也成为新四军老前辈的“老房东”。邓子璋把家里祖传的一张小方桌拿出来当饭桌。这张小饭桌既可吃饭,也可办公。这张小方桌是民国时期邓家祖上用实木整板打造,没有桌缝,更找不到一颗钉子,非常实用。办公时,大桌子不够就用这张小桌子来凑。邓成祥代表邓氏家族把这件承载家族记忆与红色基因的珍贵文物捐赠给藕塘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张小方桌将不再只是一件静态的展品,而是成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以无声的力量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津浦路西军民团结抗战、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许倩副县长与桂建平、张怀旗、黄学勤、黄家芳、徐华利、余开琴等同志在捐赠的文物前合影

张怀旗副秘书长代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向定远县捐赠12幅珍贵题词及书画作品,承载着革命先辈的赤诚信仰和殷切期望。这些墨宝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火炬。它们从烽火岁月中走来,凝结着新四军将士的忠诚与担当。迟浩田上将题写的“藕塘烈士陵园”园名,以遒劲笔墨镌刻英烈忠魂,既是对皖东抗日战场牺牲将士的永恒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庄严承诺;刘源上将题写的“藕塘革命纪念馆”馆名,以雄浑笔力定格历史坐标,既是对定远作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的深情礼赞,更是对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深切期许。朱文泉上将挥毫“重振铁军雄风,锻造抗日劲旅”,以“铁军”精神激励我们永葆斗争意志;方祖岐上将题写“让历史告诉未来”,既是对峥嵘岁月的深刻回望,更是对新时代使命的深情召唤。刘少卿少将的“我是党的人,党是赤的心”,以八旬革命者的赤子之心,诠释了一生跟党走的如磐信念;徐承云中将的“中原堡垒”,重现了定远和中原局作为抗战指挥中枢的战略伟业;柴绍良中将的“皖东浴血奋战,伟业光照千秋”,以笔墨再现新四军将士血染山河的壮烈篇章。左印生中将题写“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以古训激励我们迎难而上;张春生主任以竹喻志,绘就“清风劲节,不畏寒霜”的革命风骨;吕清少将的建党贺词、幸胜标少将的“党员楷模,公仆榜样”、胡昌明少将的“先贤含笑挥戈去,伟业传承后来人”,无不饱含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后辈的厚望。

张怀旗副秘书长介绍将军们捐赠的字画作品

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锋与文物捐赠者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大桥镇党委书记靳松为张怀旗颁发证书合影留念。


统筹:中旗网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爱国主义教育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