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下午,一部凝聚着血火年代体温与信仰的珍贵史料——《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新书在北京育英学校隆重举行再版新书首发仪式。
合影
中旗网北京2025年7月6日电(张伊、赵春毅、黄江週、于文海、陈龙狮、吴亮)
在活动现场,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生平事迹展》
周副主席关爱我们家
我的爸爸妈妈的红岩情结
红色电波——父亲申光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点滴回忆
在重庆她找到了共产党,完成了从大家闺秀到革命战士的美丽蜕变
霜打枫红——在南方局的日子里“月正圆”
爸爸妈妈留下的故事
……
《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新书揭幕仪式
八秩风雨,赤诚如磐。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和重庆谈判八十周年,2025年7月6日下午,由西花厅联谊会、中国红岩儿女联谊会、周恩来精神研究会和中国工农红军东征军后代联谊会联合主办的,由北京育英学校同学会、北京人文在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东方永健(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红色经典《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新书首发仪式”在北京育英学校隆重举行。这是一部凝聚着血火年代体温与信仰的珍贵史料。白发苍苍的红岩后代、本书42位作者、文化出版界人士与莘莘学子共聚一堂,在肃穆而深情的氛围中,共同点亮那段用信仰铸就的峥嵘岁月。
当红绸缓缓落下,新书封面上的书名在灯光下闪耀——这正是当年93岁高龄的宋平同志亲笔题写。书香中红岩精神熠熠生辉,而光彩背后是四年坎坷的出版征程。
烽火记忆,纸墨凝光
“八十年前,红岩村的灯火照亮了抗战的黎明;八十年后,孩子们的回忆点燃了信仰的星火!”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话语,揭开了这部特殊回忆录的面纱。
主编童丹宁先生,这位生于红岩、长于育英的革命后代,在致辞中动情地说:“这些回忆是‘不可复制的历史碎片’,让我们触摸到了那个年代的体温与心跳。”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红岩村的特殊群体,本书42位作者以亲历者后代的独特视角,用平实而灼热的文字,拼合起父辈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于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在重庆八办(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无畏工作的历史图景。
现场播放的关于红岩儿女的视频。图为1944年初,周恩来看望红岩村托儿所的罗斯福(童丹宁)
1942年,部分红岩村办事处机要人员合影。左边站立者为童小鹏。
现场,童丹宁动情回忆起2009年“红岩儿女红岩行”的难忘历程——他遵照父亲童小鹏遗愿,将骨灰撒入滚滚嘉陵江;红岩后代们在托儿所旧址的老照片中辨认儿时身影;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站在渣滓洞前久久沉默...这些珍贵记忆最终凝结成书,此次再版更增补8篇口述历史,使这部“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志士仁人”的厚礼愈发厚重。
匠心守护,薪火不熄
“每一页都经过七道审读,每一张照片都反复考证。”特约编辑吴素莲女士动情讲述了团队“逐字推敲、遍查史料”的敬畏之心;
人文在线总经理潘萌回顾了作为“重大选题”面临的严苛审查与资金困境。
当出版几乎搁浅之际,站桩养正创始人付洪波先生慷慨解囊。“周总理的风骨感召着我,”付洪波在分享《风骨长存》时表示,“守护这份记忆,就是守护民族精神的根脉。”,并在现场为大家展示站桩养正功夫。
童丹宁老师向大家解释周恩来总理的功夫
精神接力,生生不息
仪式现场激荡着跨越时空的传承力量:
校园深耕:原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党委书记、院长纪嘉伦教授详述创建“周恩来班”的历程,让红色信仰扎根学子心田;
口述抢救:北京育英同学会王东哈副秘书长介绍“与时间赛跑”的口述历史计划,以专业影像留存耄耋校友的父辈故事;
光影回响:红岩儿女李志刚视频中讲述父母的战斗经历。
朗诵者王素萍、肖敏在《海棠花祭》《人民万岁》中荡气回肠的演绎,令现场无不动容。
星火永续,照见未来
主持人
“八十年前,红岩村的灯火照亮抗战的黎明;八十年后,孩子们的回忆点燃了信仰的星火!”主持人铿锵的结语为仪式画上句点,却开启了更辽阔的传承之路。与会者纷纷在书页间互签姓名、于毛主席题词前驻足留影,在镜头下记录这份庄严的承诺。
首印6000册的《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不仅是一部家族记忆的合集,更是一把传递八十年的精神火炬,是一部镌刻民族气节、宣示和平信念的集体史诗。当红岩后辈们轻抚书页,那些泛黄岁月里的坚守与温情,正化为不灭的星火,照亮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征程。
接受媒体采访
附:
一、《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作者名单
袁明、彭晓吉、何立群、龙剑辉、龙海岩、钱幼康、郭西延、王东哈、王南庆、王北延、童丹宁、成宇、杨波、晓陵、申丹妮、申晓平、申丹红、熊畅苏、林力、石晓华、乔松都、杨小万、华山立、李小萍、徐浩渊、郝锦绮、龙苏菲、赖庆来、杨延林、孙岩、梁华银、陈庆立、郭北阳、刘海平、郑为群、华景杭、袁明、胡小梅、张抗美、张德碧、管平、汤澄东
二、北京市育英学校
北京市育英学校是北京海淀区示范高中校。其始建于1948年,后随党中央一起迁入北京。毛主席曾亲自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1953年,中学部与小学部分离,中学部为现在的北京市育英中学,与育英学校对门。1970年,育英学校重新组建中学部。现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2005年被授予首批“海淀区高中示范校”称号。学校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占地面积109393平方米,建筑面积78166平方米。学校现有120个教学班,近4600名学生。
育英学校原貌
毛泽东主席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
在育英学校明思楼的毛主席题词前留影
留言:
沈安娜女儿华克放:
丹宁,幼康等红岩村的孩子们:
热烈祝贺《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大书再版!!
我出生在重庆大轰炸的防空洞里,幼童年在父母沈安娜、华明之身边长大,他们在山城坚守8年,一直在中共南方局,特别是在周恩來、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的谆谆教诲下,从事着艰难困苦的地下情报工作。当时,南方局的吴克坚、卢竞如等前辈从红岩村下來,与住在上青寺街的父母秘密接头联络,传达南方局党组织的指示……。
所以,我和你们一样,都是红岩村的孩子,回忆往事,心同此情!我马上去网购一本!
活动现场
互相签名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