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活到老,读到老,临终前7小时仍然在读书

  • 时间:   2019-06-08      
  • 作者:   独家战报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3058

1.jpg

毛泽东的兴趣爱好很多,最大的嗜好是读书,终生浩瀚饱读之书难以计数,是一位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的成功读书人,是用一生精彩的实践将那个典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诠释到了极致的一代伟人。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则交相回响。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和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勤于博览群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毛泽东一贯提倡和践行读书要勤奋且广收博览,博采众长。他的读书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到马列著作,从古代作品到近人新作,总之,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宗教、地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报纸杂志,都在毛泽东的涉猎范围之内。

青年时代,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曾在给友人萧子升的信中写道:“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有七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他虽未读完这些经史子集,但对“国学”造诣很深。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宋明理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二十四史,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等,他都认真研读过。

在长征路上,张闻天夫人刘英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随中央领导人长征。据她回忆:那时毛泽东身体较弱,有时躺在担架上看书。红军到了毛儿盖,没有东西吃,肚子饿,但他读马列书仍不间断,所读的有《反杜林论》《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有一次,他叫我:刘英,实在饿,炒点麦粒吃吧!他就一边躺着看书,一边从口袋里抓麦粒吃。

2.jpg

到了延安,毛泽东把哲学视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进行中国革命的重要工具,并感觉自己对此掌握得不够,因此大力“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马列主义,而以哲学为主”。他对哲学的研究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美国记者斯诺在其著作《西行漫记》中描写道:“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历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们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时间专门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几乎是什么都不管了。”毛泽东的书逐渐多起来了,并有专人替他管理。他的书起先放在离住处不远的一排平房里,后因日机轰炸,搬到一个很深的窑洞里保存起来。有一次,他的一些书被别人搞散失了,他非常生气。

1947年从延安撤退时,毛泽东把别的东西丢下了很多,但他的书除一部分在当地埋藏起来外,大部分、特别是他写了批注的那些,经过千辛万苦辗转千里一直搬到了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读书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个人藏书近10万册。单就史书而言,从《尚书》《春秋》《左传》,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历朝纪事本末》《读史方舆纪要》《清史稿》等。从明清近代史学家李贽、赵翼、魏源、康有为、章太炎等人的史著史论考订,到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人的历史著作和各种通史、断代史、史论都有所收藏。既有正史、野史,又有历史演义,还有一些省志、县志及《历史研究》等刊物。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给秘书林克的信中曾这样说:“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这句话正是毛泽东的经验之谈。

3.jpg

到了晚年,毛泽东每天除睡觉休息、批阅文件、接见外宾外,剩余时间几乎都在看书,有时一天竟然读上十几个小时。读书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与嗜好。他的寓所里没有任何豪华的摆设,唯独藏书,即使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也难能与他相比。卧室就是书房,因为他的读书活动几乎都是在卧室里进行的。他有一张特制的带双床头的木制床放在卧室中间。床的一侧是两个又高又宽的大书柜,他经常看的书大部分放于此。他还有一个藏有数万册书的图书室。他的床另一侧有一张小桌,小桌的外边又有一张大方桌,上面摆放着他阅过或待阅的各种文件。基辛格回忆当年陪同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主席的情景时这样写到:“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袖的会客室。”

晚年的毛泽东读书时侧重的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著作。虽然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读书范围和重点,但读中国文史古籍又是他终生不厌的兴趣。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曾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读文史是毛泽东明于治乱之道、审于是非之实的重要途径。文学书籍中,包括诗词歌赋、楹联、笔记小说,他都百读不厌。对于文学作品,他一方面是在鉴赏和品味,另一方面也把它们当作“历史”来读,因为那些诗文小说之中深埋着历史事实和思想。他对《红楼梦》的评价很高,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他读《红楼梦》,是“当作历史来读的”,读出了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封建与反封建、四大家族盛衰兴亡。中国历代史书则是他的最爱,对此他几乎什么都读。除《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些正史外,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毛泽东也读,甚至连小人书都不放过。

毛泽东之所以成就为大思想家,不仅在于他有远大的眼光、开阔的胸襟,更在于他读书时广收博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领袖故事、资料文库、资讯中心、历史记忆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