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现场.背景大屏幕显示毛主席接见志愿军女战士和46军前辈石秀生叔叔和冯哲阿姨照片
中旗网北京2020年10月8日电(曾莹、李志英)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20年9月24日,北京卫视《记忆栏目》采访了志愿军女兵及志愿军后代,录制专题节目“铿锵玫瑰”,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鲜为人知的女兵故事。
当年闻名全国的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人们通过观看影片,除了熟悉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王成、指导员等志愿军官兵外,还认识了两位志愿军女兵王兰和王芳,她们既是战斗在火线坑道中救护伤员卫生员,又是冒着敌人的炮火为行军作战的部队鼓劲的宣传员,战火硝烟中的志愿军女兵犹如铿锵玫瑰怒放,给残酷的战争到来了别样的风景线.....
医护人员
机要员
文工团员
而她们的真实经历是不是和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真实战场上的女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北京卫视《记忆栏目》采访了志愿军女兵李淑及志愿军后代曾莹。
曾莹的父亲曾雍雅作为志愿军第46军副军长率部赴朝参战,后调任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兼党委书记;志愿军女兵李淑原是46军137师文工团员,后调到军部打字室工作。
朝鲜战场上有两个最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激励鼓舞着志愿军战士们,一个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另一个跟李淑阿姨有关,就是在朝鲜唱响的《我是一个兵》,作为著名军歌《我是一个兵》首唱者之一,她介绍了这首歌曲由陆原、岳仑作词,岳仑作曲,创作于1950年,唱响在抗美援朝期间的经过。讲述了入朝细节和在朝鲜所见所闻。部队过江后从新义州步行,白天休息躲避敌人飞机轰炸,晚上行军至朝鲜西海岸盆洞。白天为部队演出鼓舞士气,晚上排练节目, 参加救治运送伤员等感人故事,遇敌机大轰炸死里逃生……以及在朝鲜立功受奖等经历。
抗美援朝老兵李淑阿姨、原46军军长曾雍雅之女曾莹在采访现场
曾莹讲述了父亲曾雍雅和母亲张淑英在朝鲜的故事。母亲张淑英是46军丹东留守处的副主任,经常带领后勤部队执行从祖国到前线运送物资、接送伤员等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路上美机值班一样的轮番轰炸险象环生……在朝鲜战场上,我军没制空权,志愿军指挥机关经常遭遇美军轰炸,毛岸英牺牲、 50军代军长蔡正国牺牲都是指挥部、军部被炸。46军军部遭遇美机大轰炸时母亲张淑英死里逃生而且还救了李淑阿姨,两人结下生死之缘......
采访过程中,演播厅的大屏幕上滚动出现46军老前辈曾雍雅将军、石秀生叔叔、冯哲阿姨、张小英阿姨、张九如叔叔等照片,他们代表着所有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曾莹介绍了这些老前辈的故事,例如张小英接过父亲放映的工作,父亲上前线杀敌。冯哲阿姨翻译了著名的三打马踏里战役与志愿军总部往来电报。作为建国70周年阅兵百面战旗方阵中的一面战旗:46军136师“死打硬拼”白老虎连在辽沈战役期间诞生经过;和该连指战员用击落的美军飞机机翼打制5双筷子送给毛主席等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及其他抗美援朝中的动人故事。
彭德怀司令员手拿5双筷子露出久违的笑容
张久如(军务科长)(左一)、李淑(右二)夫妇,石秀生(机要科长)(右一)、冯哲(左二)夫妇
46军女放映员王小英阿姨
石秀生叔叔和冯哲阿姨
张九如叔叔和李淑阿姨
曾雍雅将军与夫人张淑英
一幅幅照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志愿军老兵充满着信念、担当、勇敢、顽强、又年轻、乐观的精神风貌。
本片将于10月下旬,在BTV科教频道 《记忆》栏目播出,时长45分钟。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向所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前辈们致敬!
嘉宾与导演组同志。右起:国防科技大学退休干部贾斌,导演杜昕,军史专家萨苏,原46军军长曾雍雅之女曾莹,抗美援朝老兵李淑阿姨,主持人孙宇,导演组张伊。
嘉宾与导演组同志。右起:国防科技大学退休干部贾斌,导演杜昕,原46军军长曾雍雅之女曾莹,抗美援朝老兵李淑阿姨,主持人孙宇,李淑阿姨之子、军事频道部主任张欣,导演组张伊。前排:军史专家萨苏。
上一篇: 徐文惠同志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下一篇: 特稿: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史实四则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