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华山老师下个星期要去英国,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再加上现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推断可能很长时间不会见面,几拨人都想给华山老师饯行,一是听“故事篓子”华山给大家讲故事,二是祝福他们一家人在分别近大半年后的团聚。于是,华山老师一拍大腿,干脆大家一起一勺烩吧。
华山老师是我志愿军空军首位特等功臣华龙毅之子,擅长研究抗美援朝空战的历史,特别近期在央视频道、北京电视台等做客嘉宾,为大家揭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苏联领袖斯大林怎样作出的决定!苏联志愿空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是如何参战的……二战期间后期,出现的美军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把东京和7个城市夷为平地,又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等,作为决定战略胜利的利器,但是为什么在朝鲜半岛敌我双方进入焦灼状态的情况下撤出,是另有预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在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的志愿军空军将士怎样打出“米格走廊”、 B-29对朝鲜战争产生了什么战略影响,“华龙毅战法”是怎么一回事?“飞行员比军长吃的好”,以及空中凶险命悬一线,伞花背后的险恶,整师出击 敌我数百架飞机参战,主席嘉奖令,4:0战绩、击落 F-86战绩,制胜一战…… 这些神奇的故事,感天动地,这些新鲜的名词,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华山老师的嘴里,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1946年毅然决然驾机起义,飞向延安的刘善本,按毛主席的指示迅即加入东北老航校的建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部队-第四混成旅副旅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2师师长、10师师长率部参战,如何组织志愿军空军的首例夜袭作战,如何首次使用电子对抗和照明轰炸的作战法,对新中国人民空军的创建、成长和壮大做出了贡献。
华山老师人缘好,本想小范围,却来了一大桌朋友,大家不肯、也不舍得错失这大好的机会,其中,就有1949年12月1日组建的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校长、刘善本的女儿刘平平夫妇。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首位特等功臣华龙毅
刘善本将军
之所以称华龙毅和刘善本是丹东志愿军空军的空中双雄,是因为面对美军,他们都是当时空军中难得的“美国通”。
1943年秋,在高原玉树建立第一个航空基地立下功劳的刘善本和二十四个空勤机组人员被送往美国学习,先后在4所航校和基地进行B—24型轰炸机飞行训练。他曾对领航计算尺提出改革意见,获圣地安娜航校奖励。1945年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即,刘善本等驾驶一批美国制造的B—24型轰炸机,取道印度回国。是地道的美国通。
1940年,14岁的华龙毅就在延安交际处工作,曾担任延安交际处俱乐部主任,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接待到延安来的世界各地国际友人,特别是美军观察组,他一直与这些国际友人和观察组成员频繁接触,自然而然就成了小小的美国通。
这两位熟悉美军特点的志愿军空军“美国通“,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故此有一位首长提到他们两个人的时候,说他们是我们志愿军空军丹东前线的“双雄”。
在延安交际处
延安交际处,全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其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的招待科。
他们两人都在鸭绿江前线战功赫赫,我们忍不住要问:刘善本和华龙毅这对“空军双雄”都曾在延安交际处,是否有过交集?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华山老师开始了讲述。
日军宣布投降前的3天,我父亲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是延安第一位知道日军要投降的人。为什么他在8月15日前三天就知道了这件事呢?
华龙毅1944年夏18岁,摄于延安照像馆。
抗战时期,父亲曾担任延安交际处总务科供给股股长、延安交际处俱乐部主任,当时他只有18岁;1940年14岁的父亲就到了延安交际处,虽然年龄最小,但深受领导们的赏识,因为美军观察组到延安,成立交际处里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小密探”。1945年8月12日这天,在延安交际处的英国友人林迈可冲到父亲的房间,说:有件事特别重要,要赶紧上报!父亲问:是什么事啊?林迈可说:日本接受投降了,你得赶紧向上面汇报,这件事太重要了!父亲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林迈可住在延安交际处里设置了一个无线台,每天接收国际新闻,他从截获的日本发给二战中立国-瑞典、瑞士的电文判断出日本准备投降。
林迈可是与白求恩同船来到中国,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受邀到燕京大学教授经济学,美国参战后他前往晋察冀八路军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天,受朱德、叶剑英、受聂荣臻的邀请,林迈可担任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八路军无线电通讯人员术专家和骨干,为我电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桌刘平平丈夫王建新的父亲是王铮将军-中共通讯、电台的创始人,这个话题自然又与延安的王诤老前辈联上了......
延安的国际友人林迈克和他的自制电台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在晋察冀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
林迈可正是通过在延安交际处无线电知道了日军要投降的消息;父亲赶快向杨尚昆汇报了情况,又兴奋心里又特别忐忑,生怕情报有误,可到了第二天延安一点动静也没有,直到第三天的晚上,就是1945年8月15日夜里,欢庆胜利的人们从窑洞中走出来,喜悦传遍了整个延安!延安交际处的老领导-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南汉宸的妻子-延安最能生娃的王友兰,把从交际处收来的各种国民党服装,包括姨太太们的衣服柜子全打开了,人们穿着奇装异服这个跳啊唱啊.....打着火把,扭着秧歌。
庆祝抗战胜利后的没有几天,毛主席做了内部的重要形势报告,做出了下一步的战略布局,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号召“抢东北”,听完报告,当时父亲是延安交际处第一个报名赴东北!
父亲和交际处总务科科长吴基荣,还有另外一位,三个人作为东北局打前站人员,扮成百姓,身上带着东北局的办公费用“金条”,以最快时间赶赴东北。第一站住在张家口大车店,由于身绑金条,晚上和衣而睡。到了晚上,他们感觉这个普通的大车店怎么这么热闹?原来,大车店竟是妓院。他们马上出来,再找地方等张家口开出的第一辆火车,待挤上火车,由于过于劳累,钻到行李架上就睡着了,谁知转眼醒来,竟然发现睡在野地上,惊讶之中才发现是车翻了。究竟列车是如何把他们给甩出去的,他自己也不清楚。幸运的是三人都没出事,他们决定星夜兼程,徒步从内蒙绕过去,最早抵达沈阳;报名分配工作,华龙毅担任东北局行政处处长;此时,华龙毅19岁。
刘平平大姐说,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署的“双十协定”,调集30万大军进攻解放区。出于对全国人民正义愿望的支持和对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的抗议,就在这一天,父亲利用由昆明往成都运输美军移交的通讯器材的机会,巧妙地摆脱了地面控制,在同机组人员张受益、唐世耀、唐玉文等同志的配合下,冒着生命危险,驾驶530号B─24型轰炸机起义,安全飞抵延安东关机场。开创了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先例。
在延安,父亲及其机组人员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热情欢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亲临欢迎大会,接见机组人员,朱总司令还把他们请到自己窑洞里作客。那时的解放区还不可能像我们今天对待驾机起义的同志那样,给予优厚的物质待遇,连延安商界联合赠送给父亲等人的“厚礼”,也不过只是“一条香烟、五包饼干”而已。然而,父亲却为自己能生活在人民之中而感到了真正的满足。8月14日,他以“这里的人情充满了温暖”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表达了他决心同党和人民一道战胜困难、迎接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在他的影响下,国民党空军先后有100余人驾驶42架飞机起义。单是父亲原先所在的第八航空大队,从1948年到1954年的七年间,就有杨培光、俞渤、谭汉洲、谢派芬、阎磊、刘焕统、徐骏英、张雨农、毛履武、唐宛体等十数人先后驾驶飞机回到人民的怀抱中来。所以,毛主席称赞他“刘善本,性本善,驾着飞机反内战”,周总理多次赞誉“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
1946年,在延安,毛主席和刘善本合影。
这年9月22日,毛主席在延安自己的窑洞接见了父亲,让他到东北加入第一所航空学校,任命他为副校长,并与他合影留念。月底,父亲受总部委派,赴东北参与创建解放区第一所航空学校,于1947年2月到达黑龙江地区密山县东安镇,被任命为航校副校长。在条件十分艰苦,又经常有敌机袭扰的情况下,父亲担负着繁重的管理、教学任务,亲自编写教材,而且经常执行紧急的飞行任务。。。
从时间上看,1945年9月华龙毅到东北东北局,而刘善本是在1946年到达的延安交际处的。看来两位在延安交际处没有交集,那么,他们在抗美援朝的丹东空联司指挥所里是否见过面呢?
丹东,抗美援朝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
昔日的师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
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刘善本驾驶C—46型飞机作为空中分队的领队长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抗美援朝战争,刘善本作为国防委员,一次与毛主席同场看戏时,向主席建议进行夜航轰炸,竟得到主席的认可......这样,刘善本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10师师长率部,成功组织指挥首例夜袭轰炸大和岛,并首次使用了电子对抗和照明轰炸的作战法。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苏联志愿空军劲旅与华龙毅等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四师勇士们浴血奋战,打出了鸭绿江-清川江上空的“米格走廊”,这些冲上云霄的空中“战神”,又打到平壤的天空,使得美军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略利器B-29寿终正寝,他们创下了神奇,直到今天美军还没反应过来-这种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昔日的师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那么,这两位“空中战神”在抗美援朝一线机场-浪头,又丹东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矿山指挥所”里的是否谋面呢?
1950年11月15日,毛泽东主席电贺斯大林,苏联志愿空军在过去12天中击落23架美军飞机(包括美军B-29)。
丹东浪头机场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一线参战机场,位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突出部,与朝鲜仅一江之隔。就是这样一个再简陋不过的浪头机场,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了中国空军的辉煌战绩。1950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四师进驻浪头机场进行实战锻炼。1951年1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飞机从丹东浪头机场起飞,进而打响了中美间的第一炮。
在浪头机场停机坪的志愿军米格-15战机。
华山老师讲到:1950年11月1日,抗美援朝空中开战,苏联志愿空军当日在新义州空域击落美军战机F-51、F-80, 打响了朝鲜战场空中第一炮!自此,苏联志愿空军先后10个师29个飞行团参加作战,每次两个师5个团参加轮战,直至朝鲜停战!由卫囯战争三次“英联英雄”— 苏联空军上校伊万.阔日杜布师长率领的苏联志愿空军第324斯维里红旗师176、196航空团,1951年4月进驻丹东浪头机场,直至1952年1月撤出。由卫国战争二次“苏联英雄”— 苏联空军少将罗波夫师长率领的303红旗师3个航空团,1951年5月进驻大东沟机场,到1952年2月撤出。我志愿军空四师10团、12团先后5次进驻浪头、大东沟和大孤山机场参加轮战,鸭绿江至清川江空域发生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密集、最惨烈的喷气战机作战。父亲也因和“苏联英雄”阔日杜布324师共同作战、战况交流,成为空战指挥员战友和空战师生。
在1951年10月28日美军作出朝鲜战争最艰难的决定-停止B-29执行昼间战略轰炸行动!苏联志愿空军第324红旗师和303红旗师完成了粉碎美军B-29战略轰炸行动的艰巨任务后,1952年1-2月,随着这些苏军勇士老将们的撤退,新的空战摸式挑战着志愿军空军部队和新参加轮战的苏军年轻飞行员们,米格-15bs对F-86E的格斗走上演练场。
1951年11月9日,空军庆功大会上,空军二等功臣集体。
从1951年2月3日到1953年7月19日的战斗时光,像齐连璧、逯松亭、刘春生、张积慧、褚福田、李永泰、权太万、施光礼、刘涌新、岳明昌、赵大海、陈亮、柳俊杰、李汉、邹炎、李宪刚等前辈,还有我的父亲,这些冲上云霄的空中“战神”,近二年多的战斗飞行,见证了我国空军的骄傲、英勇、善战和顽强,也印证了我们志愿军空军的“鹰击长空”,空四师12团在抗美援朝空战中获得朝鲜授予战功勋章的份量,成为全军之最的荣誉!他们在抗美援朝打出了一片“血色天空”。
华龙毅1951年9月初与空四师12团2大队全体摄于大战前夕辽阳机场
“空战廿二天”中空军最辉煌战绩大队-空四师12团2大队-《孤胆英雄大队》全体:
前排右起:华龙毅(右1)-空军首位特等功臣、王泽平(右2)、逯松亭-特等功臣(右3)、翟自清(右4);
后排右起:齐连璧(右1)-空军首位并列一等功臣、李俊德(右2)-空战中英勇牺牲、李子文(右3)、陈书兰(右4)-一等功臣、空战中壮烈牺牲 、李国治(右5)
1951年10月16日,空四师12团创下抗美援朝辉煌的“当日空战最大战绩”——击落6架美国第五空军第4联队F-86“佩刀”喷气战斗机,击落一架皇家澳大利亚第77中队米吉尔喷气战机,击伤4架美军第4联队F-86战机!
空四师12团2大队大队长的父亲在这次战斗中击落、击伤各一架美军F-86战机,驾米格-15孤身群战14架美军F-86,从朝鲜清川江、安州空域至大同江、成川郡、平壤空域,直到飞机被击残,身负重伤,弃机跳伞至志愿军39军战区获救。
前不久,空10师的飞行员李增发做客CCTV7军事频道抗美援朝《老兵你好》节目,他也讲到了空袭大和岛的“雪花之夜”。
被志愿军攻占的大和岛、小和岛景象
“雪花之夜”,一个美丽的名字,也是一场美丽的志愿军空中之战。1951年11月,时任人民志愿军空军第10师师长刘善本率部转场辽阳机场,于11月29日创造了首例轰炸机夜袭作战,并首次使用了电子对抗和照明轰炸的作战法。
大和岛包括大和岛、小和岛,及附近数个岛礁。当时美韩军在这里部署有雷达、对空情报台等设施,专门搜集朝鲜、中国的军事情报。岛上还有敌方的一个指挥电台,借助大功率雷达随时监测我军动向,并用雷达指挥敌轰炸机,针对我安东至平壤一带的交通运输线及新建的机场,搜索我军的动向进行轰炸。
于是,1951年11月,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研究决定—— 炸毁大和岛。由吴恺指挥的空8师和刘善本指挥的空10师执行任务。对于美军的雷达监测和高度警惕,刘善本做出了“夜间轰炸”的建议。
刘善本将军
平平姐继续说道:二战时期,英军轰炸德国重要工业城市汉堡时,采用了电子干扰战术对抗德军的雷达,他们共投下40吨约9200万个铝箔条,强烈干扰了德军的雷达。但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更没有铝箔制作工厂。于是,为了干扰美军的雷达监测系统和解决夜间轰炸需要照明的问题,父亲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人到卷烟厂大量采购锡箔纸,裁碎成条状,每架飞机上装一麻袋,到达安东上空进入航线后,空中射击员每隔半分钟对外撒一把,充当锡箔丝干扰敌雷达搜索。敌人在雷达屏幕上只看到“雪花飘飘”。这种电子对抗战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李增发在节目的录制现场,呵呵笑着说,当时我高兴地只是一把一把地撒着锡箔,竟忘了手电筒,结果把手电筒也给扔了下去。
中国空军涂装的杜-2轻轰炸机
经过这次夜间轰炸,美军感到十分震惊,认为中国方面使用了电子对抗战术,雷达遭到屏蔽失效。随之迅速撤出此地的美伪情报设施。
那么,华龙毅和刘善本这对昔日的师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到底在丹东,抗美援朝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指挥所有没有交集?
华龙毅 1953年春,佩戴“双二级”战功勋章,以及1952年获颁朝鲜银质军功章,在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矿山指挥所”前留影纪念,摄于丹东四道沟“矿山指挥所”。
最后,华山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我父亲华龙毅和刘善本前辈在东北老航校就非常熟悉,刘善本是副校长也是教员,我父对刘善本的教学方法还留下笔录,印象深刻之极;1948年底,他们还一同接收了北京南苑机场,父亲先期到达。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因为不在一个师,两位老人家一直未曾谋面,只是在战争刚结束,我父亲作为空联司训练处长-空联司六人核心指挥班子成员之一,带刘善本师长和其他6位师级干部参观了丹东“矿山指挥所”,刘师长一众又专程去家中喝口迎宾酒,且两家的关系一直相当的好。
一下午的时光在其乐融融的畅谈中匆匆而过,但故事远没有结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