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星期四-B-29的梦魇
1951年4月12日抗美援朝空中战场
麦克阿瑟、李奇微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空中断路、海上登陆包抄的战略布局被破解
文:华山 常砢
1951年4月12日李奇微的大日子。
1951年4月12日,李奇微从朝鲜战场第一线赶赴东京,接任朝鲜战争联合国联军总司令,而前一天还在汉江口一线与国防部陆军部长佩斯视察全新防线和布署,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佩斯部长过来接了电话”-陆军上校哈里·迈哈费尔回忆他目睹历史时刻那一瞬间。“然后,他和李奇微将军出去了……我记得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还下着冰雹。他们回来后,李奇微看上去好像肩负着整个世界的重担”-迈哈费尔的描述当然是准确的,李奇微刚刚得到从国防部长五星上将马歇尔的传令,杜鲁门总统解除了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职务,由他接任负责整个朝鲜战争!还通知李奇微,詹姆斯·范·弗利特中将将接替他担任朝鲜第八集团军指挥官。
图1、1951年4月12日,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左)与马修·李奇微中将(右三)在赶赴东京总部飞机边接受轰动全美国的新闻釆访;
正在东京晚宴中的麦克阿瑟被传话,意识到他一生中的历史使命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
作为二战太平洋战争的英雄,70岁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指挥的一系列作战导致的沉重结果,把他在二战取得的盛誉打了对折,正在极力地挽救朝鲜战争的颓势,寄望以美国远东空军与战略空军的强大力量,彻底切断鸭绿江至清川江志愿军运输链,再上演一场比“仁川登陆”、“元山登陆”更精采的登陆大戏-朝鲜蜂腰线元山、平壤两翼登陆,形成对铁原三角合围,结束这场战争......
李奇微决定赶赴日本东京总部,除了为麦克阿瑟体面的送行外,还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做,也再想如何进一步提升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的极限能力。
与麦克阿瑟相比,李奇微对于中国对手有着敏锐观察。此前他也是在朝鲜战争美军最危难的时刻,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并于1951年1月25日组织起反击,遏制住了志愿军的凌厉攻势。他凭借对志愿军后勤补给保障能力的规律性洞察,发现了志愿军“礼拜攻势”的作战节奏,并由此针对性地制定了磁性战术,给志愿军造成了战役被动。
1951年4月11日前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深刻地认识到,一旦从源头上切断志愿军战争物资供应和兵员补给,一次性炸毁鸭绿江铁桥,以美国远东空军110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远程重型战略轰炸机为核心,凭借美国第5空军驻韩国基地的多型喷气式战机争夺制空权的优势,辅以美国海军第77航母特混舰队7艘航母所辖舰载机灵活、低空、全方位的攻击能力,就能够对鸭绿江至清川江之间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物资转运站,以及任何军事战略目标进行一个月连续不断的空中打击,形成一个完全隔离的地理真空,美军就有充足的条件发起登陆行动。到那时,美军军事装备、武器弹药和部队人员储备将超过仁川登陆时的规模,加上日本本州岛基地和日本海舰船的储备超过第一次元山登陆时的规模,大量空降部队和机动部队将通过空投,直扑铁原、金化、平康三角区域。在正面,由美军第8集团军李奇微率领美军陆军第1军、第9军共6个师(美25师、美3师、美骑1师、美24师、韩1师、韩8师)、3个旅(土耳其旅、英军29旅、英27旅),会同韩第1、3军,法军加强营,美空降187团,美军陆战第1师,韩第11师等,发起全方位的正面进攻。这些部队将获得来自海上和空中运输的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此时大量武器装备和兵源正不断的向南朝鲜集结。一旦美军在朝鲜蜂腰线两翼-元山、平壤登陆成功,美军将即刻形成对铁原三角区域的合围,志愿军主力部队将完全处于无任何外援的局面。这场反复争夺阵地的军事大戏以美军空地一体化作战模式的强势,成为朝鲜战争的终章。
在此关键时刻,一纸命令,罢了麦克阿瑟的一切!从中国介入朝鲜战场抗美援朝,麦克阿瑟处心积虑半年才悟出来的道数只能撒手过去了,而李奇微却突然换了角色.....
图2、1951年4月10日,总统对麦克阿瑟将军的命令:
我深感遗憾的是,作为总统和美国军队总司令,我有责任取代你,成为盟军的最高指挥官、联合国司令部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并指挥美国陆军远东地区的将军。
你将把你的命令移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发出必要的命令,以完成你选择的旅行目的地。
我更换你的理由将在上述命令交付给你的同时公布,并包含在下面的信息中(见附件总统的声明)。
图3、总统声明:
我深感遗憾地得出结论,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在与他的公务有关的事务上的政策。鉴于《美国宪法》赋予我的具体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额外责任,我已决定,我必须更换在远东的指挥官。因此,我已解除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就国家政策问题进行充分和积极的辩论是我国自由民主宪政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重要的是,军事指挥官必须按照我们的法律和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向他们发出的政策和指示。在危机时刻,这一考虑尤为迫切。
麦克阿瑟将军作为我们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在历史上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国家对他在责任重大的职位上为国家作出的杰出和非凡的贡献表示感谢。因此,我对我不得不对他的情况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歉意。
阔日杜布来了
1950年10月14日夜,斯大林在黑海收到周恩来总理从莫斯科发来电文,确认苏联空军出动16个喷气航空团参加抗美援朝!
图4、1950年10月14日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致斯大林电文;
不久,1950年10月一个阴霾的夜里,两辆黑色轿车,把刚从苏联空军指挥学院毕业-苏联空军324斯维里红旗师新任师长、三次苏联英雄荣誉称号著名人物伊万·阔日杜布接走前往莫斯科。伊万·阔日杜布在苏联空军中堪称灵魂人物,他个人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阵营最高战绩——击落德军飞机62架。在苏联红军中仅有三人荣获三次苏联英雄荣誉称号-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时,十大元帅首帅朱可夫、苏联空军中校波克雷什金(击落德军59战机、波克雷什金战法)和空联空军少校阔日杜布;他们的名望在全苏联,以致于今天的俄罗斯依然如日中天!他会不会因此引起了某些人的猜忌甚至忿恨?与阔日杜布同车前往莫斯科,涉世不深的妻子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安排感到很唐突和紧张,不由得联想起昔日的政治清洗,再三追问阔日杜布是否犯了什么忌,整日忧心忡忡。阔日杜布到达莫斯科后一周未归,而家中年轻妻子却一夜白发,终身不得不以染发弥补。难捱的一个星期过后,阔日杜布兴高采烈地回来了,他告诉妻子,召见他的是自己的好友、斯大林的小儿子——莫斯科近卫军空军、防空军司令员,27岁时便成为空军中将的瓦西里·斯大林,而召见的结果是自己又要奔赴战场了!到哪里去?中国!在莫斯科“失踪”那几天里,阔日杜布除了与瓦西里·斯大林商议参战细节,便是享受着“斯大林小道”直接进入元帅俱乐部一醉方休的酣畅……
图5、1950年5月1日,卫国战争“三次苏联英雄”-苏联空军中校阔日杜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青年代表团副团长访问中国时参加天安门广场观礼,与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军委秘书长聂荣臻、总政治部副主任、空军政委萧华在一起,毛岸英担任翻译;
受命之后,阔日杜布亲选参加过卫国战争的空军勇士,以无名英雄的名义在朝鲜战场上赴汤蹈火。阔日杜布率领的324红旗师在苏联远东空军基地进行米格-15强化改装飞行训练后,抵达沈阳接受任务,于1951年3月28日至4月2日正式进入中国丹东浪头一线机场。176近卫军航空团先期抵达,196团部分尚在路上,两个团的飞行员大多是卫国战争中与德国空军厮杀疆场的空战老手,现在他们准备驾驶新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再显身手。如果说朝鲜战争中的美军飞行员堪称世界优秀飞行员,那么他们现在将面临另一群更加优秀的飞行员的严峻挑战,他们是冲着打美军二战中最大战略利器-B-29“超级空中堡垒”远程重型轰炸机而来的......
1951年4月6日,第324红旗师176近卫航空团的勇士们就撞上了轰炸鸭绿江大桥的B-29,苏军飞行员争着冲向巨兽,当场就严重击伤一架(42-65369)。4月7日,另一架B-29(44-86268)就没那么幸运了,在两架米格-15夹击下,两台发动机均被击中起火,在距北朝鲜6.4千米处裁入黄海,一名机组人员获救,其他人员全部失踪。
2017年12月12日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的“祖国英雄日”宴会,坐在主桌普京身边便是300位受邀出席活动的俄罗斯国家排位第一的老“苏联英雄”(1951年10月10日授予)——当年参加朝鲜空战的324红旗师176近卫团飞行员克洛马连科。忆起往事,他说:“伊万·阔日杜布师长要求我升空作战,找到打击美军喷气战斗机的准确方法,但他强调,‘你得活着回来!’” 从1951年4月至1952年2月,克洛马连克创下击落13架美军喷气战机记录,在抗美援朝苏联志愿空军王牌飞行员记录中排第4位。
图6、2019年5月9日红场胜利日阅兵,主席台上“苏联英雄”-1978年荣休老空军少将克洛马连科坐在普京右侧,受阅部队官兵向他致以最高军礼!2020年5月21日克洛马连科在莫斯科去世,他是抗美援朝苏联志愿空军57位王牌飞行员、22位授予“苏联英雄”最后一位;
苏联志愿空军部队于1950年11月1日打响了朝鲜新义州空中战场!于1950年11月15日苏联空军第64军在沈阳成立,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苏联空军共12个师、29个航空团先后参战。
图7、1950年11月15日夜,毛泽东主席致斯大林电文:同意斯大林建议在中国设立苏联空军军级指挥机构,感谢斯大林增派120架米格-15交付參战苏联空军,向苏联空军飞行员在12天中击落23架美军战机(包括B-29轰炸机)表示祝贺!
1951年4月12日,美国远东空军战略空军司令部还是按原计划执行一次极特殊的轰炸行动-炸毁鸭绿江大桥!尽管当天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在他东京总部,还在为头一天获知美国总统杜鲁门撤换对于他本人顶礼膜拜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感到惊诧之中,然而当天的这次行动是无法憾动的......
1951年4月11日东京下午15:15,奴科尔斯将军到远东空军司令部斯特拉斯迈耶中将办公室闪电报告,在华盛顿时间凌晨1:10来自总统的特别信息,下午15:25范·米特上校电话斯特拉特说总统撤了麦克阿瑟将军。
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在他日记中写道:“海军乔伊上将和我聚在一起,约定在4月11日下午18:00点左右到麦克阿瑟的办公室去见他。我们从希基将军(远东司令部参谋长)的办公室进去,麦克阿瑟将军以他一贯的优雅态度迎接了我们。他回顾了自己的一些行为,以清楚地表明他在执行联合国指令和总统对他的指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说,任何人都无法对3月24日解除他提出异议。乔伊和我试图表达我们的感受,我们的震惊和惊讶,但我们都做得很糟糕,因为很难找到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麦克阿瑟将军对我们两人给予了极大的赞扬,并再次表示了他的极大遗憾,因为我们两人都没有得到我们应得的四星满上将军衔。他进一步表示,我们现在很可能不会被提升了。他警告我们俩要小心行事,因为我们对他忠心耿耿,也因为我们为他所做的一切,我们起身与他道别。”
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在他日记中记载:“说我感到目瞪口呆或震惊,是轻描淡写!即使是今天早上(1951年4月12日),在经历了一个几乎不眠之夜之后,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总统会受到如此错误的影响而撤掉麦克阿瑟将军。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和它所代表的一切,向我们的“粉红色”国务院、英国政府和莫斯科投降;赤色的,不管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都会为这个极端的命令感到高兴!” 但他忘了,于1950年11月1日苏联空军第一次出现在朝鲜新义州上空,就击毙两架美军战机;正是斯特拉特迈耶中将本人于11月4日第一个讲出“若是苏联空军参战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极力鼓动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下达第一个作战命令-“焦土轰炸”行动;出动89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远程重型轰炸机,第5空军战斗机,以及包括海军航母舰队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战斗轰炸机所有空中力量的持续行动,甚至再三鼓动麦克阿瑟不顾一切,向中朝边境中国境内所有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
1951年4月12日凌晨,由41架满载炸弹(包含一架装载巨型“塔松”炸弹)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群,从太平洋美军冲绳嘉手纳基地超长跑道上起飞,经5个半小时飞行,一路天气清爽,迎着东方晨曦,从黄海设定的航路进入新义州空域。这些轰炸机以3架品字型,9架为单位,又组成三大组间隔编队,打头一组编队B-29领队机长一路上很放松,不断的讲着段子,一心以为这次行动的隐蔽性相当不错,神不知鬼不觉。进入黄海沿着韩国海岸线直往北飞,B-29庞大机群上下左右开始密布护航战机,总计有34架F-86“佩刀”、54架F-84“雷电”喷气战机(苏军报:46架B-29轰炸机、18架F-86“佩刀”、54架“雷电”、 24架F-80“流星”喷气战机)。这些护航飞机从韩国不同机场、不同联队(大队)和中队集结赶来,展现出美国空中力量在这场战争中战略战术飞机融合作战集成的强大姿态。B-29机组人员通常为12名,机长的责任就是规划整个任务的实施,督导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按预定的时间和航迹,空中编队马上就要进入新义州,不久即将到达目标—鸭绿江大桥的上空!再次提醒机组每一个人,命令以最准确的方式,以眼观确认对大桥目标投下满载的炸弹,然后飞机往东跨过日本海,飞往令人神往的本州横田基地轮休……
图8、B-29“超级空中堡垒”远程重型轰炸机群1945年6月轰炸东京行动,以12架为单位组成三组编队示意图;
图9-11、B-29朝鲜战场战略轰炸行动3-4架为单位编组;
图12、1951年4月12日,41架B-29轰炸机由美军第五空军第4战斗拦截联队334、335和336中队34架F-86“佩刀”喷气战机进行护航;
领队机长本人挤进过窄的机舱通道,前往机尾打算安慰一下尾炮手,他是全机组最倒霉的人了,全程都傻呆在机尾垂直尾翼下狭窄的射击圆舱里,遇到恶劣天气,颠上颠下吐都不知往哪吐。机长刚接近尾舱,突然听到前面驾驶舱副驾驶在拼命叫喊,叫自己赶紧回去。机长奔回驾驶舱,从B-29宽大的风挡玻璃望出去,看到远处上方云层出现一排排黑点,那是什么?不用多久,一切都真相大白。那是一排排闪耀着银光的米格-15!不等机长呼叫各位武器射手集中火力发动攻击,米格机群已从天而降,大口径机炮炮弹从四面八方呼啸飞来,长机两台发动机当即起火,飞机操纵失灵,快速下坠,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快得无暇去想,唯有立即弃机跳伞......
这一幕之所以会发生,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美军轰炸机群在抵达目标区前便已暴露行踪。当天清晨,清川江前指苏军通讯雷达站波-9雷达探测到庞大的机群从黄海方向正往新义州、鸭绿江方向飞来,阔日杜布接到苏联空军64军丹东作战指挥所报告,跃上嗄斯吉普,飞速奔向浪头机场那座10米见方的小白房子-324师场战作战指挥所,大声发布命令,要求机场所有飞机起飞迎战!当时机场驻扎有46架米格-15比斯,其中44架迅即拨地而起,直扑新义州空域,待他们接近目标时,全有些懵!尽管之前在米格-15改装训练的战术课程上,打击B-29是必修课,但真实的情景,完全超乎了所有176团飞行员们的想象,这是何等庞大的机群!
从空中俯瞰一眼望不到边的B-29庞大机群,对于176团的克洛马连科的第一印象,“与这些庞然大物相比,我们在空中就像苍蝇一般。”然而已经没有时间犹疑,飞行员们迅速占领高度优势,扑向了B-29!
战斗的结果让美国人感到相当沉重,1951年4月13日美国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中将报华盛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范登堡,再次确认12日轰炸行动损失和战绩:3架B-29被击落,7架B-29严重损伤;最初战绩报告:B-29机载射击员报击落4架米格,或许还有4架米格被击落,4架米格被击伤;F-84报击落3架,击伤3架;F-86报击落4架,击伤4架;总计:击落8架米格,有可能还有7架击落战绩,11架击伤,共26架。当日美军3架B-29当场被击毙,另有7架受到重创,遍体鳞伤,其中一架在南朝鲜水原机场迫降时彻底报废,美军护航战机损失直到今天双方还在进一步核实确认。而实际上,苏军核实-苏军324红旗师4架米格-15比斯被击伤返航飞回浪头机场,另有1架被击伤返航时在离机场15千米处迫降,飞机报废,飞行员生还。当天的空战在克洛马连科脑海中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满天到处飘荡着白色降落伞,那是弃机逃生的B-29上12名机组人员,他们不仅降落伞是白色,连他们飞行服连身外套也是白色,大部分生还的机组人员全部被俘.....
于当天下午15:00,一架BR-45侦察机对轰炸行动进行空中拍摄,结果鸭绿江铁路大桥依然在那,未遭到任何严重损失!
今天在美国战史档案中仍能找到当日B-29损失的详细记录:44-86370号B-29“幸运狗”一台发动机被米格-15击中失火,飞机在龙岩浦附近坠海,全体机组人员失踪;44-69682号B-29“热轴”被多架米格-15围攻,两台发动机被击中,整个机翼起火,飞机凌空爆炸,碎片散落在新义州山岭;44-62252号B-29“超级女妖”电子对抗飞机原本担负的任务是通过使用电子干扰设备和投放铝箔条来迷惑敌人的地面雷达。由于机龄老化发动机出了问题,导致在编队中落单,遭到苏联空军米格-15的“特别优待”,飞机被击中起火,最后在距汉城16千米处弃机;这架飞机当时处于第三大组编队中第二组的最末位,每组之间都有一些空间,这架飞机被米格-15攻击后,迫使七名机组人员跳伞,他们成为战俘。其余的机组人员成功地扑灭了大火,最后还是让飞机坠毁。机组人员包括:亨利·安德森中尉、查尔斯·班奇埃拉中尉、爱德华·克莱门茨下士、杰克·弗罗斯特上尉、弗洛伊德·霍布斯中士、欧文.雷曼中尉、Francis J. Liberatore中尉、查尔斯·马特中尉、皮埃尔·奈斯中尉、斯坦利·普雷兹克上尉、小托马斯·普罗蒂瓦下士、约翰·图特中士等;其实这架应属被击毁记录。
这一战,成为B-29在朝鲜战争期间单日损失最多的一天,被击毁过程也极其惨烈,成为B-29飞行员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1951年4月12日-“米格走廊”成为B-29的绝对禁区
鸭绿江大桥对于朝鲜战争的战略地位,对于麦克阿瑟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出现便被锁定为第一摧毁目标,到此时已是麦克阿瑟最大克星,美军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中将与太平洋战争B-29让7个日本城市夷为平地,摧毁所有军事目标的煞神-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李梅中将百思不得其解;从1950年11月直到1951年4月12日,B-29的轰炸行动都是以这座铁桥为核心目标,然而却没有一次能够达成目的。轰炸铁桥的屡战屡败成为萦绕在美国远东空军头上无法摆脱的魔咒!
图13、巨型“塔松”重磅炸弹曾从B-29投落在鸭绿江铁桥范围,却没造成铁桥的损毁;
在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指挥部设定的重点轰炸战略军事目标中,除鸭绿江大桥外几乎所有目标都达成了既定轰炸目的,然而鸭绿江大桥却像一个不死的巨人般巍然屹立,虽说美军轰炸编队曾有战报认为有一两枚炸弹命中过大桥,但这座铁桥的通行能力却始终没有被憾动。对于美军以B-29为核心的战略轰炸力量,此刻面对鸭绿江大桥这样的战略目标,却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1951年4 月12 日当天上午,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听完B-29执行特殊行动闪报后,还无法从中获得更多对行动的评估,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如此这般失望的时候了!11:00点离开东京羽田机场,飞去韩国大丘K-2机场,给第五空军司令厄尔.帕特里奇佩戴上空军三颗星中将军衔!
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在大丘K-2空军基地举行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授衔仪式。
当天去羽田机场出发前,还在东京远东空军总部为远东空军副司令韦兰佩上了三颗星空军中将军衔。
致范登堡电文-韦兰于今天正式宣誓并佩戴了三星徽章。他将于4月13日下午17:00飞往华盛顿执行临时任务,并奉命亲自向你报告。我即刻前往韩国祝贺并给帕特里奇扣上三颗星-空军中将军衔。”
1951年4月14日,斯特拉特迈耶给李梅回话,致李梅(LeMay)和(Chidlaw)的个人信息:
1、收到李梅LeMay于3月30日对第27战斗轰炸机护航联队护航能力的担忧后,我转给帕特里奇(Partridge), 请他发表意见;引用他的回复:27 联队完全有能力成功地为B-29 在朝鲜战场上的任何地方执行护航任务;在福冈(Itazuke)的指挥部通过在K-2机场执行对B-29的护航。在福冈Itazuke的跑道,由于暖季风影响的接近,没有足够的长度允许起飞,将导致27 联队在护航任务中,主要因素是副油箱的短缺,现在只有足够的油箱来完成常规任务。我相信你们的人员对这个问题很熟悉;2、尽管F-84E飞机在护航任务中表现良好,但充分的证据表明已被米格- 15超越。我们基于作战实际情况,F-86 飞机更适合执行对抗空空作战和护航任务;3、我打算充分利用F- 84护航作用,当K-8机场建设完成情况允许,机场将拥有足够长的跑道相对于27 联队的F-84E。
第二部分是回答给Chidlaw的: 请提供证明3960件副油箱能力的信息,这是远东空军(FEAF )对120天供应量的寻求,我们能在当地以每月2500件速度生产,90天开始;在这里花费每件400美元,在内部是每件783美元;如果不能从内部报价,我们要求被批准立即开始当地采购。
除了这些每天要作出决定的一些事之外,斯特拉特迈耶中将无法再向曾经的上司直接进言,对于1951年4月12日的“特殊轰炸行动评估”也再也无从入手,跟谁去请示呢?显然的,连美国军中不可一世的最高统领,说撤就撤了,朝鲜战争还要怎么打下去?等着吧,这一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空军参谋长拿主意-B-29不再进入“米格走廊”,只能等到条件发生改变时,再作决定.....
1951年4月12日-“米格走廊”成为B-29的绝对禁区!
红色星期四-麦克阿瑟朝鲜战争的绝唱
1951年4月16日斯特拉特迈耶中将日记中记载:
“今天上午,斯特拉特迈耶夫人和我本人出席了向麦克阿瑟将军和夫人的告别仪式。这是一个庄严的场合,但军方和麦克阿瑟将军及其夫人做得很好。李奇微将军驾轻就熟。我的空军他们飞的非常出色,包括F-80机群,B-29和F-86机群。
上午9:45分,我向李奇微将军报告;乔伊跟着我在上午10:00;
从远东司令部总司令到第8集团军收到的所有命令的信息:
“我相信第8集团军的忠诚、勇气和精神,与它同样英勇的海军和空军在军事史册上设立了新的高标准。我想陆军第8集团军、海军和空军的支援部队知道我是多么为他们感到自豪,并且有幸与他们分享他们的杰出表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对在新抵达久经作战指挥成功领导之下的这个伟大跨部门联合团队充满信心。
署名马修.李奇微,美国陆军中将
上午9:45分,我通过他的参谋长希基将军造访了李奇微将军,我受到他的热情欢迎,在他发言之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声明: 这次的改变,这不关我的事,李奇微将军可完全依靠远东空军如同对麦克阿瑟将军同样的忠诚和尽责!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团队”,我与作为领导的海军上将乔伊相处不能更好。李奇微将军接着说,他知道远东空军在我的领导下做了多么出色的工作,他相信同样忠诚和出色的工作将继续下去;我向他保证会的。然后我强烈要求他搬进大使馆里住,并把夫人和他的家人带来日本;他说他希望这样做,但他对住在大使馆感到担心,因为他除了工资之外一无所有,负担不起。我接着说,既然这是大使馆,我相信日本和美国政府都有资金来装修它,使它成为一个宜居的地方。我还非常明确地告诉他道尔·希基少将(远东司令部参谋长)是一个多么不错的人;他说,他知道这一点,他希望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去见他,就任何问题提出我认为合适的建议,他还说,这类事情的大门将永远向我敞开。我为此向他表示感谢,并告诉他我打算这样做-就像我过去那样。
然后,我们开始谈到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 其中之一是远东空军至今还没能炸毁新义州大桥;我告诉他,我们正在研究每一种可能的方法,用B- 29机群、B-26机群和投下重磅水雷来摧毁这座桥梁;我说,我的意见是,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的人员和物资,是从满洲通过安东-新义州大桥进入北朝鲜的;我还告诉他,苏联没有在西伯利亚和苏联领土上全面扩充空军力量。然而,苏联飞机在满洲-即奉天、辽阳和安东,却有非常明确的集结。他说,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中国空军大规模出动,他预计第8集团军将会有很大伤亡,但在他看来,我们,远东空军,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他们。我告诉他,我们当然会做更大的尝试,但除非我们能飞越过鸭绿江,打击他们上面提到的三个机场,否则需要很长时间。他说: “现在,我没有权力越过鸭绿江。” 我说我知道,但我觉得如果中国空军在地面上猛烈打击第8集团军,他可能会从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到这样的指示-他同意。最后讨论的话题是“万一苏联人进来,我是已准备好了立即反击吗?” 我表示,我将带上所有可用的装备和人员,我们将随时更新我们的行动计划,甚至连中队一级的每个部队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他问我,万一苏联发动攻击,是否会立即向远东司令部各司令部发送一份紧急报告? 我的回答是,我肯定远东空军是这样,但我不能回答他的其他命令,但我肯定这样的程序一定会起作用。然后我们握了手,会议结束时,李奇微将军再次对我说,他知道他会得到我们全心全意的支持,他正指望着这一点-我向他保证他是对的。
在离开远东司令部时,我向希基将军(远东司令部参谋长)提出了“闪电式问题”(关于向远东司令部各司令部提交闪电式报告),他说他会研究这个问题,并将给李奇微一个答复。回到办公室后,我指示我的副指挥官克雷吉将军调查这个问题(“闪电问题”)并告诉我程序是什么-我相信如下: 通过我们的飞机预警装置,带有正确代码的闪电报告将自动到达远东空军和远东司令部(51年4月16日给克雷吉将军的《远东司令部总部之行》摘录副本)
大约12:10分,李奇微将军过来作为对我的拜访的回访,我向他一一介绍了我所有的主要成员,除了去吃午饭的皮彻将军。”
4月16日,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十几年后重返祖家,凯旋般地出现在人们欢呼声中;杜鲁门总统召至被弹劾的指责,他作出撤换麦克阿瑟的决定被称为“政治自杀的勇敢行为”(古特曼)。
图14、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重返祖家照
图15-16、杜鲁门总统1951年4月6日、7日手书笔记,为撤换麦克阿瑟的总统命令解释了缘由;
随着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消失,1951年4月12日由他导演的“特殊轰炸行动”也没人再敢接手了,连以二战欧洲战场纵身一跃,1700架飞机空投行动中,率领5个空降师,拿下“市场-花园”战役,直捣易北河而立名的李奇微,却深刻认识到1951年4月12日-“红色星期四”,对于美军到底意味着什么!4月12日就是送给麦克阿瑟老将的一首绝唱.....
4月16 - 20日,美远东空军每个白天平均出动10架B-29,轰炸在平壤、江东、北朝鲜东北部的连浦在建的野战机场,但却再也不敢接近“米格走廊”,甚至都不敢在平壤空域组织大规模轰炸行动。
1951年4月12日 - 6月1日间,美远东空军B-29在“米格走廊”的活动突然出现断档,这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构成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志愿军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迅即插入,铁路远输迅速恢复和加强,大量前线物资直抵最前线!作战前线在最紧要关头又有几十万志愿军部队进入一线,这不仅是对第4次战役的补充,更是对1951年4月22日提前打响的第5次战役的必备条件!
1951年4月14日,53岁的范佛里特中将接替李奇微上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上任伊始,就碰上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他发起强劲反击,防守时,强调拉开距离,发挥美军远程火力优势不断用强大火力打击志愿军的进攻矛头;转入进攻时,要求快速大胆穿插,一日内分兵多路突入中朝方面纵深达80 - 100千米,抢占渡口和制高点,动摇志愿军整个战线的稳固性,前锋威胁铁原三角战略核心区域,给志愿军造成强大的压力。范佛里特一直主张在没有阻断志愿军的物资供给的情况下,断然实施第二次元山登陆作战计划,先包抄后路,以应对铁原三角的功势;然而,1951年4月12日指望B-29集群轰炸行动彻底炸毁鸭绿江铁桥,遭到如此惨重结果的现实,远远超出了李奇微的想象和期望值,登陆计划第一步就没迈出去,胎死腹中,李奇微本人对原麦克阿瑟再次上演朝鲜蜂腰线两翼登陆宏伟大计此时走向动摇。
抗美援朝战争伊始,遏制美军最大战略杀器-B-29“超级空中堡垒”远程重型轰炸机的战略轰炸行动,是决定能否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布署和作战行动之一,由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苏联领袖斯大林直接布署指示;美国军队和政权最高层凭借他们手中这个武器-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研发武器,可以任意发挥在太平洋战争中大显神威的战略作用,当然朝鲜战争正好是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试验场;从1950年11月1日至1951年10月28日整整一年时间,美国人竟然无法让B-29在朝鲜战场发挥效用,1951年10月28日美军作出朝鲜战争中最艰难决定-彻底停止B-29在朝鲜战场上执行昼间轰炸行动,这是因为B-29被彻底打废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四师、1951年4月参战的苏联志愿空军第324斯维里红旗师、1951年5月参战的苏联空军第303红旗师,加上于1950年11月1日至1951年3月底先后参战的苏联空军第28师、第151师和第50师,从这些师空中勇士们在空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神勇,是一部巨著,是历史丰碑!而1951年4月12日当天发生的空战大戏,只是其中的一部序曲,但却引起整场战争改变了基调,这场戏不再由美国人主唱了,不再是美国人“空地一体化战争模式”可以决定一切了!1951年4月12日-“红色星期四”,世界近代战争史、世界近代航空军事史上改写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70年,谁都不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