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平镇(今永坪)同陕甘红军会师。
在红25军长征胜利85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回忆85年前的伟大长征,深情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别山英雄儿女。
在商城县豹子岩成立的红25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她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早进行长征的红军队伍,引吸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为中央红军减轻了压力;最早到达陕北与刘志丹会合,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陕北会师后,给予中央红军极大的支持,使中央红军在陕北立足;红25军在大别山和长征途中,屡屡打败张学良的东北军,使张学良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的“九.二密谈”,促成“西安事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这支从大别山走出的红军队伍,特别是视察大别山后,充分肯定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红25军的光辉历史,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翻开大别山革命斗争史,红25军在大别山有三次组建的历史,这充分说明英雄的大别山人民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血战到底的伟大精神。根据《大别山烽火(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一书,徐海东和余正旺的回忆以及搜集的有关史料,整理如下:
1931年1月,党领导的商城、黄麻起义队伍所在的红一军,与活动在鄂东南的红15军,在商城县长竹园街头的大河湾汇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1年10月,鄂豫皖省委根据斗争的需要,决定将红四军第12师扩编为军的建制,在安微省金寨县的麻埠,成立了红25军(第一次组建),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下辖73、74、75师。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大别山向西转移,红25军留下第75师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仍保留25军番号,军长吴焕先,政委戴季英,下辖223团、224团、军特务营、红27师(一度改为27军)、79团、80团、81团,约5000余人。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吸收各县独立团精干,在湖北省的红安县檀树岗再次组建红25军(第二次组建),约7000人,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下辖74师、75师,74师师长徐海东,政委戴季英;75师师长姚家芳,政委高敬亭。
1933年10月,红25军在麻潢公路遭敌包围分割,吴焕先率75师突围至鄂东,仍保留红25军番号;徐海东率74师退回商城东南金刚台地区,组建了红28军,军长徐海东。
1934年4月16日,转战在大别山的徐海东红28军和吴焕先红25军,在商城县东南金刚台的豹子岩(商城县境内)相遇,决定重新组建红25军(第三次组建),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约3000人。商城县有1000余青年参加红25军,金刚台下的里罗城、朱裴店、胡太集等有700多青年参军,成为主力。
1934年11月6日,红25军根据程子华带来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在商城县东南金刚台下的大河湾宣誓长征。红25军为联络高敬亭,绕道葛藤山西行,6日夜行军至汤泉池,红25军采取急袭方式强攻雷山,将据守汤泉池的敌109师工兵营4个连全歼。
在高畈、螺丝畈安排好重伤员后,红25军继续西行,7日下午,行至大柳树(商城西部重镇,如今已被鲇鱼山水库淹没),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击溃敌107师2个团,出现了人民群众为红军送水送饭、捐衣捐鞋的壮观场面。
7日晚,为了分散敌人,红25军决定兵分三路西进:南路从钟铺、余集、杨棚、毛爷山、姜家寨至白雀园;中路从汪桥镇的钟铺、墩塘,至观庙镇的大庙、赵塆、油坊、姜家寨到白雀园;北路从钟铺、铜山、到双柳,沿316线到白雀园。(因为白雀园当年是第四方面军军部,群众基础好)。此时敌人在潢川的双柳镇、在白雀园东的姜家寨设重兵拦截。
在双柳镇,红25军北路军不与拥有重武器的敌人硬拼,行至汪桥镇西的铜山街时,避过双柳镇,沿万象河岸南进至观庙、赵塆,到姜家寨,此时敌机械化部队115师在姜家寨设下重兵。
姜家寨是观庙镇西部的一座山,西抵白鹭河,与白雀园一河之隔,南邻魏大山,北邻杨大山,姜家寨龙头山绵延10多里,从余集镇的杨棚村一直延伸至观庙镇姜寨村的白鹭河畔,是商城西部过白鹭河到白雀园到武汉的必经之路,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姜八斗(人名)在此占山结寨,杀富济贫,威震商光两县,明末张献忠部从白雀园东进商城,必经姜家寨。
7日夜,红25军与敌在姜家寨展开激战,姜家寨一战是惨烈的,年轻的“豹子军”英勇拼杀,(因在豹子岩成立的,战士们说,你是”东北虎”,我们是“金刚豹”,猎豹不怕虎)。
这些年轻红军战士是1929年商城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斗争时的儿童团员,由十左右岁长到十四至十七岁,年轻气盛又有斗争经验。激战半夜,硬是撕开一道口子突围出去。
而今,姜家寨龙头山的战壕,从土里挖出的机枪,叙说着80多年前的血战。
1934年11月8日拂晓,红25军赶到了光山县的斛山寨,在斛山寨又是一场恶战,打垮敌军5个师,歼敌4000多人,获大胜。
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的花山寨召开省委第14次常委会议,会议决定红25军立即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根据会议精神,红25军转移到罗山的殷家塆、何家冲整编、补充后,于11月16日发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告别家乡,走上北上抗日的长征。
红25军,这支从商城走出的英雄队伍,从大别山到伏牛山到宝塔山,一路西杀,英勇奋战,于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北,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开创了豫陕革命根据地,迎接主力红军北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