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在北京居然大厦举行年会。一批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大使、老同志和国际友人们欢聚一堂,欢歌笑语,喜迎新春。图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年会现场。
部分参会领导、嘉宾。
部分参会领导、嘉宾。
2019年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年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主席亲自颁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原中国侨联主席庄炎林等一批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大使、老同志和国际友人参加
中旗网北京2019年1月23日报道(张伊)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9年1月21日,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在北京居然大厦举行年会。一批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大使、老同志和国际友人们欢聚一堂,欢歌笑语,喜迎新春。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创始人、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前外长黄华同志夫人何理良女士,习近平主席亲自颁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侨联前主席庄炎林先生,周恩来总理外事秘书钱嘉栋大使,北京市对外友协副会长苏本生先生,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103岁高龄的加拿大人伊莎白·柯鲁克女士,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罗援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刘建少将,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先生,外交部老干部工作局王薇副局长,外交部主管领导和数十位中国前驻外大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顾品锷、甄建国、吴泽献、刘昕生、吴从勇、高振东、张彤,副秘书长赵福臻、田涛、马兴洪,常务理事、理事,多年来支持友研会工作的老前辈、老朋友,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以及来自于西班牙,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德国,丹麦人、日本等国大使和国际友人约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年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以下简称友研会)刘昕生主持了本次盛会。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刘昕生主持了本次盛会。
友研会副会长吴泽献做了2018年度研究会工作报告。
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苏本生发表致词。
103岁高龄的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伊莎白·柯鲁克女士在儿子柯马凯的陪伴下,向参会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问候!HAPPY NEW YEAR!左一为伊莎白之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先生。
友研会副会长吴泽献做了2018年度研究会工作报告。他说,2018年是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这一年,中国在各个方面,包括外交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这一年,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继续按照十九大精神,配合主体外交,团结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家民间外交、国际友人的纪念和研究、公共外交和宣传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1、与美方共同举办第18届“埃德加・斯诺纪念研讨会”。在当前中美关系比较复杂的背景下,研讨会继续推动中美民间友好的势头,产生了积极效果和影响。2、出席日本智库举办的研讨会。研讨会上,吴从勇副会长重点讲到的中日关系问题,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地区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等问题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赞同。3、举办了国际友人法国医生贝熙业逝世6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曾讲话,高度赞扬贝熙业大夫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做好事无数,从不声张,不求名利。参会者均认为纪念会很有教育意义。贝熙业之子贝石涛大夫及夫人感谢中方给予其父的高度评价,表示全家人都为其父得到中方敬重而感到光荣。4、友研会继续致力公共外交,安排好公益讲座。七年来,友研会每月一次在西城区图书馆、东城区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天津武清区图书馆等做“外交官带你看世界”讲座深受听众欢迎。大家通过这些讲座对各国风土人情、对华友好人士情况、我同有关国家的双边合作以及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等有了更多了解。5、助力企业走出去。由我会协办的“2018世界中小企业大会暨一带一路合作论坛”,为企业界人士走出去及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机遇挑战进行了交流对话。
他还对2019年工作进行大体设想。他继续说,2019年是建国70周年。我会集配合主体外交,开展一系列活动,一如既往地做好民间对外交往工作。
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苏本生发表致词。他表示,一年来,作为重要合作伙伴的友研会和北京市友协共同开展了多项活动。这些活动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很大,效果很好。拓展了对外交流渠道。为助力北京的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为我国民间外交、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方支持。苏本生同志还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辈和朋友们致以新春的祝福!
103岁高龄的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伊莎白·柯鲁克女士,向参会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问候!HAPPY NEW YEAR!
她在20个世纪30年代从加拿大返回中国,开始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亲历了中国农村的生活,见证了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的历史变革,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最后留在中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将毕生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教育事业。
这些曾经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同志们手挽着手、纵情高歌《团结就是力量》,他们的歌声令参会的同志们动情。左起:柯马凯、何理良、江国珍、伊莎白(103岁)、庄炎林(98岁)、钱嘉栋(96岁)、黄婉碧、中村京子、沙尔马、马克列文、高振东。
左起:刘鸿雁、刘建、郑小提、罗援、苏宝琛、柴渝、谭林昆、王水霞、龚怡怡等同志在年会上。
巾帼女杰。左起:汪健(汪安娜)、黄婉碧、何理良、江国珍、伊莎白、中村京子
部分国际友人
部分参会嘉宾
亲切交谈
热情相拥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外交战线的老兵,对此深有体会,也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感到欢欣鼓舞。年会上,这些久未见面的老友们,热情交谈、深情拥抱,尽情抒发自己对友人、祖国的真挚情感。这些曾经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同志们,虽是耄耋之年,但是他们心怀祖国,宝刀不老。他们手挽着手、纵情高歌《团结就是力量》。激昂的歌声在大厅回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为他们热烈鼓掌。
著名书画家也为大家送来了“五福临门”,表达新春的祝福!国际友人也为年会带来了自创的歌曲。在精彩的文艺演出中,中国国际友人年会圆满结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周恩来总理的外事秘书、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前大使钱嘉栋老先生(左)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退休教授、103岁高龄的伊莎贝尔·柯鲁克
为黄华夫人何理良女士赠送书法作品
著名书画家孟昭良向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赠送书法作品。左起:兰舰、刘昕生、赵福臻、顾品锷、吴泽献、孟昭良
向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赠送书法作品
来自于美国的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民大教授马克力文演唱了自创歌曲
朝鲜国艺术团演员演唱了《阿里郎》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古琴演奏
扇子舞表演
演唱《好日子》
年会现场
年会现场
在年会上。左起:中国国际友研会副秘书长赵福臻、邹艳芳、马兴洪。
链接: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
1984年9月20日,“中国三S研究会”(即“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名誉会长是邓颖超,会长是前副总理和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黄华。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于1991年3月1日更名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领导成员不变。
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和介绍支持中国人民正义进步事业和建设并有重要贡献的国际友人,发扬光大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献身精神,促进中国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本会愿意同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机构、院校、专家和学者建立联系,开展各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
China Society for 3S Studies was set up on Sep. 20, 1984, and renamed as China Society for People’s Friendship Studies on March 1, 1991, with Deng Yingchao as its Honorary President and Huang Hua, former Vice Premier and Vice Chairman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as its Presid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ociety is to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friends who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for China’s cause of progress and justice and construction. The society has done a lot in introducing our international friends, like Agnes Smedley, Anna Louise Strong and Edgar Snow, to our peopl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ir lofty virtue and dedication, so as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to safeguard world peace.
This society is willing to establish working relations and carry ou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organizations, academic institutions, scholars and experts.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