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抗战的领导者李运昌 连载(一)

  • 时间:   2022-01-15      
  • 作者:   王辅睿      
  • 来源:   军旅之声艺术团     
  • 浏览人数:  2388

冀东抗战的领导者 —— 李运昌(一)

作者:王辅睿


编者按语:

今年八十五岁,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的冀东抗日烈士王汉三之子王辅睿老人,退休后全身心投入收集冀东地区人民抗日战爭时期,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史料和抗日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不朽事迹,撰写了《冀东抗日史话》等多部著作,描写了三百多名抗日志士、英烈的英雄形象和感人事迹。

王老与本平台达成共识,对这些为中华民族而献身的抗日英烈的事迹,我们应作抢救性的宣传,以告慰这些长眠于冀东大地下的英灵。

在9月20日王老为本平台撰写的《毛主席为民族英雄杨十三送挽联》文章发表后,他又撰写了万余字长文《冀东抗战的领导者李运昌》,本平台从今日起连载三期全文发表。

此后,王老还要继续编写推岀系列冀东抗日英烈中代表人物事迹史话,分享给广大读者,以弘扬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

在此,让我们为八十高龄还在为传承红色基因笔耕不辍的王辅睿老同志点赞!期待他奉献给我们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李运昌


革命烈火铸就坚定信念

李运昌,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李运昌原名李芳岐,字凤鸣,在白区工作时改名李运昌。1908年9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木瓜口村。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6岁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经李大钊介绍,1925年10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政治队学习。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秋黄埔军校毕业后,李运昌被派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干训队受训。10月底被分配到汕头,担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军部主任。1927年4月下旬,他担任普宁县农民军总指挥,参与领导普宁农民暴动。5月,成立惠潮梅农工救党军,他任第二团党代表,并为前委委员。6月,参与领导2000余人转移至湖南汝城。8月,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仍任二团党代表。不久遭到国民党军范石生部袭击,部队被打散,他返回家乡。

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严重历史关头,19岁的共产党员李运昌一刻也没有停止战斗。1927年12月起,他先后担任中共顺直省乐亭县委书记、滦(县)乐(亭)中心县委书记,秘密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坚持地下革命斗争。

李运昌(黄埔军校时期)

19291月,李运昌调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代理秘书长。8月在天津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于天津第三监狱,表现坚定,严守机密,193010月获释。11月,担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满洲办事处主任,在奉天(沈阳)、哈尔滨等地,组织铁路工人开展秘密斗争。193110月,担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特派员,先后到上海、天津、济南等铁路工会巡视指导工作。19323月,在济南又遭反动当局逮捕,5月,乘敌不备逃脱,返回家乡休养。

九一八事变后,冀东人民痛感唇亡齿寒的危机,抗日情绪日益高涨。李运昌等冀东共产党人站在了抗日救亡斗争的前列。19329月,李运昌领导成立了京东御侮救亡会,担任主任。19336月,担任中共京东特委军事特派员,赴迁安组织农民暴动。受挫后继续以京东御侮救亡会主任身份,在乐亭、滦县、唐山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3512月,刚刚结束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19364月,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以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的身份,到天津领导北方党的工作。改组后的京东特委,由李运昌任书记,李一夫任组织委员,王大中任宣传委员。按照北方局关于“我党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团聚与组织全民族一切抗日反汉奸的力量,来进行胜利的抗日反汉奸的民族革命战争。”“我党在农村中的任务,是准备力量进行广泛的抗日反汉奸的游击战争”的指示,冀东党进入组织发动抗日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领导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

1937年5月,李运昌赴延安,出席了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议,向党中央报告了冀东的工作,介绍了已被日伪统治5年之久的冀东600万人民屈辱、黑暗的生活,悲愤、痛苦的呼声,以及冀东人民为祖国生存不惜以热血头颅与日寇汉奸所做的决死斗争。6月,李运昌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准备开展河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回到天津后,李运昌奉北方局指示,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华北各界抗日爱国人士协商,将由北平转移到天津的“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改组为“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使之成为争取各种抗日势力,团结华北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的公开的领导机构。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出了“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的号召,并作出“立即在平绥、平津以东地区,开始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的部署。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指令李运昌速回冀东,改任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尽全力在冀东、热河边境地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作为冀东山河养育的儿女,李运昌深深理解党中央对冀东工作的重视和期望。此时,冀东已经有丰润、丰北、迁安、遵化、蓟县、滦县、昌乐7个县委及玉田、昌黎2个特支,约500党员,并有了比较深厚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12月,由李运昌出面主持,在滦县多余屯村召开了冀东10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确定了在冀东举行抗日暴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李运昌被推举为主任。

1938年5月,党中央听取并批准了河北省委关于冀东暴动准备工作的汇报,并决定派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配合冀东暴动。

1938年7月,冀东20余县共20余万人参加的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仅编进抗日武装的队伍就有10万人。李运昌任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二路总指挥。挺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与冀东暴动队伍连克昌平、兴隆、蓟县、平谷、玉田、迁安、卢龙、乐亭、宝坻等9座县城,摧毁了遍布冀东农村的日伪政权。8月27日,四纵党委、冀热边特委和冀东抗联各部负责人在铁厂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和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为巩固冀东暴动的胜利成果,建设抗日根据地描绘了蓝图。9月1日,中共中央与中共北方局发来贺电:“以十万分的高兴,庆祝抗日联军反日反汉奸起义的胜利”,给冀东抗日军民以极大鼓舞,并指明了扩大与巩固胜利的目标。

可是,铁厂会议的决定并没有能贯彻实行。由于第四纵队和暴动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的情况下,10月上旬末,在丰润县九间房村召开的会议上,作出了冀东抗日联军跟随四纵转移到平西根据地的错误决定。李运昌在会议上始终坚持不同意西撤的意见,并闸述了在冀东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优势和理由。但赞成者很少,只有洪麟阁表示赞成。在这种情况下,李运昌只得保留意见,服从会议的决议,开始带领抗联部队西撤。

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均不同意西撤,屡次来电指出:“冀东游击队四五万人一起西撤是很不妥的计划,部队不巩固,纪律不好,不能长途行军,危险极大。”但西撤行动已经无法阻止,严重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西撤的队伍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洪麟阁、陈宇寰两位副司令及十数位将领和无以数计战士牺牲。由于西撤没有经过严密组织,部队也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这些刚刚组织起来的农民,丢下锄头,拿起枪杆,抛家舍业,如今远离故土,思乡心切,再加上已值深秋季节,天气渐冷,西撤的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风餐露宿,又饿又冷,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离队逃跑现象,部队越来越无法控制。

潮白河被敌人严密封锁,继续前进,不是全军覆没,就是全部跑光。李运昌、胡锡奎、李楚离等,在平谷县樊各庄村,召开了有部分抗联负责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经过一天一夜激烈争论,李运昌力排众议,最后会议决定:队伍立即停止西进,返回丰润、滦县、迁安、遵化地区,坚持冀东的游击战争。

李运昌将军

轰轰烈烈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是真正地发动了几十万群众来进行反对日寇汉奸的武装斗争”(刘少奇:《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是中国各地民众抗日起义中空前的伟大的胜利”(姚依林:《一年来冀东人民的游击战争》)。这一壮举不仅震动国内,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正如《抗敌报》社论所说:“它不但会更加强全国同胞‘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无限信心,而且会更加有力地在全世界人类面前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会灭亡的!”然而,由于实行了违背中央战略意图的总撤退,使得冀东起义部队和解放了的地区均损失90%以上,大批失散的抗日战士也遭到日伪汉奸追捕屠杀,死者无数。党中央建立冀热边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构想没有能够实现,轰轰烈烈的冀东抗日高潮瞬间跌入低谷。

樊各庄会议后,李运昌和李楚离带领成建制的部队6000多人回到滦县北部山区,又在东西安河一带与日伪军连日苦战,保留下来的有组织的队伍只剩千余人。李运昌司令部的直属队只有130多人了。

一天下午,李运昌看见一个叫梁天柱的战士,正在精神抖擞地站岗。李运昌问:“你怎么没走啊?”战士说:“我是共产党员!”梁天柱的回答,使李运昌心里腾起热浪。是啊,共产党员,就要在危难中不惧危险,毫不动摇,坚持斗争!他在柳沟峪村召集全体同志开了一个重整旗鼓的会议,给大家回顾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鼓励大家说:“大暴动以前,我们什么也没有,只能遭受帝国主义和汉奸们的欺负。暴动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虽然眼下我们暂时受挫折了,队伍小了,可我们还有基础,革命的火种熄灭不了。我们要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坚决把抗日的红旗扛到底,不打败日本侵略者绝不罢休!”

作者简介

王辅睿,河北省玉田县人,1938年生,中共党员,冀东八路军抗日烈士之子,退休记者,曾任唐山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8年离开工作岗位后,在寻访冀东抗战历史的过程中,深深被革命前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所教育和震撼,于是将深入研究和书写冀东抗战历史,传承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视为毕生使命而竭尽全力。

先后著有《高昂的头颅——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第三地区队挺进热河》《血路》《冀东抗战史话》(三卷本,120万字,并有200余幅历史图片。)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组组长岳思平认为,《冀东抗战史话》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了冀东军民长达10余年可歌可泣的抗日武装斗争,反映了冀东抗日军民艰苦卓绝抗战的由来、经过、地位与意义。内容翔实,资料雄厚,脉络清晰,政治导向正确,对于研究冀东抗战进而全国抗战,具有史料和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历史记忆、革命人物故事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