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冬奥 贺新春 向延安人民问好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v000001mikm
迎冬奥、贺新春!!为“中国冰雪”加油(央视频)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f000038b3i1
“迎冬奥 贺新春”慰问在京革命后代代表与抗疫物资捐赠仪式在京举行(央视频)
中国冰雪大会赠送与会者冬奥吉祥纪念品。左起:何宏利、王媛媛、刘武、王宇红、陈人康、周秉和、任远芳、罗英杰、刘建、王太和、毛小青、刘煜滨、石小庆、张景华、孙德阁。(赵朋洋摄影)
北京与延安各界代表网络连线会场。(赵朋洋摄影)
与会者合影留念
中旗网北京2022年1月17日现场传真(赵朋洋)
近期陕西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在首都北京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罗瑞卿、王树声、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代表及众多革命后代非常关心延安地区控制疫情的进展情况,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延安人民抗疫的支持。
2022年1月16日,景华公益基金会联系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钓鱼台食品公司、中湖盐股份、广州康立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康泰一新科技有限公司、延安开拓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青岛爱肤佳等社会爱心团体,在北京与延安各界代表连线,向战斗在一线的延安白衣战士、公安民警及当地红军小学、延安大学的师生们慰问和致敬。并送去价值120万元的抗疫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加油。
参加今天活动的有: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周恩来侄子周秉和,朱德外孙刘建、刘武,任弼时之女任远芳,罗瑞卿之子罗箭,王树声之女王宇红,刘亚楼之子刘煜滨,陈士渠之子陈人康,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王耀南之子王太和,石国瑞之子石小庆。东北抗联、东北野战军后代、景华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景华,百岁老红军、万海峰将军秘书孙德阁,钓鱼台食品公司总经理许文海,中国冰雪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罗英杰,北京冬奥组委何宏利,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研究院院长张晋,CCTV发现之旅频道《美丽中华行》栏目制片人王勇等。
座谈会会场
座谈会会场
座谈会会场
任远芳和张景华在交谈
王太和、刘建、刘武
罗箭和王宇红在交谈
刘煜滨、任远芳
张景华、罗箭等
周秉和
刘煜滨
陈人康
邓坚
陈人康、刘煜滨
孙德阁、王媛媛、罗英杰
参加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
刘建将军在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延安大学领导、延安保小、桥儿沟红军小学的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在喜迎冬奥会的顺利举行之际,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深入学习延安精神!
延安,在抗战时期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的指挥部,这是中国革命的的大本营。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额革命家们在这里战斗、工作了13年,直接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与广大军民一起,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延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等。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延安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老一辈革命家们对创立和践行延安精神做到了言行如一,做出了特殊贡献。
其中,一是坚定支持和捍卫毛泽东在党的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旗帜鲜明的反对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为延安精神的创立和践行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是带头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促成了全党思想的空前统一,为延安精神的制定和践行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挥八路军华北抗日,为延安精神的创立和践行奠定了军民基础。
四是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辟了延安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为延安精神的创立和践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成功,绝对离不开年轻人的奋斗与努力,当年的老一辈们是年青时代奋斗过来的,因此对我们今天的年青人和即将成长为年青一代的人们说:继承延安精神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将红色的基因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要做到“三有”:
一、首先要有信仰。信仰是人生的航标和灯塔,要通过传统教育,典型引导,理论修养,使我们的年青人们成为激情燃烧的新一代;
二、其次要有本领。要有生存立足,自食其力的本领,要有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本领,要有创业创新的本领。“佛系”、“啃老”、“躺平”这些有损年青人奋斗形象的词汇坚决“删除”掉;
三、要有大爱。青年人不能只爱自己,还要爱家人、更要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同胞,要有大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青年学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0年9月4日,习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时强调:“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养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的教导,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锤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瞄准前进的方向。
同时感谢景华基金会的支持与捐赠。
刘 建
2022年1月19日
在开国元勋后代捐赠延安人民抗疫物资
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小学校长 野彩虹
尊敬的各位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景华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小学校长野彩虹,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向远在北京的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们和景华公益基金会、钓鱼台食品公司、中湖盐股份、康泰一新、广州康立科技、贵昌科技、延安开拓者文化产业、延安大学等各界爱心团体对我校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谊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致的感谢!今天,有幸参加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携手钓鱼台食品公司为延安人民共同抗疫加油的央视采访与延安视频连线活动,我感到万分荣幸,也倍感温暖!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
中国工农红军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小学,创办于1949年,位于延安城东桥儿沟,毗邻延安鲁艺旧址。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女士心系延安革命老区教育事业,联系福州康泰企业集团、共青团深圳市委,筹资40万元,为学校援建了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18年6月,区委、区政府投资4300万元,实施了改扩建项目,2019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全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学班31个,在校生1627名,教职工105名,区级以上教学能手21名。占地面积9768平方米,建筑面积13329平方米,是一所功能部室齐全,设施设备先进,育人氛围浓厚的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品牌,实现了从外延发展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连日来,一场突发疫情袭击了延安,为阻击疫情传播,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你们冒着数九严寒,千里迢迢,带着满心的牵挂和浓浓的爱心,不辞劳苦,不顾个人安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为我们送来爱心抗疫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你们的大爱犹如寒冬的暖阳让我们感动、感激、感恩!难忘革命岁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尽千辛、冒着生命危险闯过重重关卡奔向延安,在这片革命热土上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而今,一场突发疫情袭击延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们和景华公益基金会携手钓鱼台食品公司等各界爱心团体再一次奔赴延安,为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小学全体师生阻击疫情传播,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助力、加油。这是最珍贵的历史教科书,这是最生动的思政课,孩子们一定铭记感恩你们深切的关怀和无私大爱,和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中湖盐、医用隔离面罩、医用隔离眼罩、免洗抑菌洗手液等丰富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可谓是雪中送炭,真情大爱!充分彰显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景华公益基金会等各界爱心团体强烈的大爱情怀和社会担当。这批物资对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相信,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我们必将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愿所有的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们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小学全体师生翘首以盼,期待您们来延安指导工作,到学校给孩子们讲党史,一起扭陕北秧歌。
谢谢大家!
向延安、天津出发
向延安、天津出发
【疫情防控】我校举行开国元勋后代捐赠延安人民抗疫物资线上座谈会
https://www.yau.edu.cn/info/1118/37635.htm
本网讯 1月16日上午,开国元勋后代捐赠延安人民抗疫物资线上座谈会在我校新校区行政楼和北京会场同时举行。北京参会嘉宾包括毛泽东的侄女毛小青、周恩来的侄子周秉和、朱德的外孙刘建和刘武、任弼时的女儿任远芳、罗瑞卿的儿子罗箭、王树声的女儿王宇红、刘亚楼的儿子刘煜滨、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王耀南的儿子王太和、石国瑞的儿子石小庆、赵勇田的儿子赵鹏洋,东北抗联、东北野战军的后代、景华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景华,以及万海峰上将的秘书孙德阁,中国冰雪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罗英杰,北京冬奥组委何宏利,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研究院院长张晋,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美丽中华行”栏目制片人王勇等。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锁,党委副书记、校长高子伟,副校长杨伟宏、吕达、谭虎娃,延安开拓者文化产业董事长徐珂,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希望小学校长野彩虹,以及我校党校办、宣传部、附属医院、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张景华和高子伟分别主持。
座谈会上,张景华介绍了捐赠的基本情况。她讲到此次捐赠,是由革命元勋后代携手景华公益基金会、钓鱼台食品公司、中湖盐股份、贵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州邦士度眼镜有限公司、康力光学科技公司、康泰一新科技、青岛爱肤佳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开拓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将抗疫物资运送到延安,助力延安度过难关,充分体现了开国元勋后代心系革命老区高等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开国元勋后代们纷纷发言,深情回顾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生活战斗岁月,表达了与延安人民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并表示在疫情期间能为老区人民做点贡献,备感荣幸,作为革命后人,要将这种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张金锁在发言中介绍了我校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推进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的进展情况。他表示,这次捐赠不仅在物质上对延安大学抗击疫情提供了很大帮助,更是从精神上给予了全校师生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延安大学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与我校同时受赠的延安桥儿沟深桥红军希望小学野彩虹校长也作了发言。
高子伟指出,在延安人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各位开国元勋后代等心系老区群众安危,支援延安的疫情防控,为我们送来了大批抗疫物资,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举措,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此次捐赠我校陆续收到湖盐、暖宝宝、医用口罩、医用隔离面罩、医用防护眼镜、医用消毒洗手液等总价值约120万元的防疫和生活物资。
(记者:徐翔 核稿:刘小淼 李杨)
延安大学简介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推荐院校。
学校成立于1941年9月,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研究决定,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其后1943年至1944年,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延安大学。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延安大学大部分迁往东北、华北等地办学,将新民主主义的新教育推向全国。延安大学留守院系于1947年3月辗转陕甘晋地区行军办学,并于1948年7月迁回延安恢复正规办学。1949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往西安办学。1953年3月,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所办班次分别归并于西北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党校、政法干校等西北其他院校。1958年9月,为适应陕北老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延安恢复重建延安大学,郭沂、富锦华、高诚斋、王云凤、张逊宾等一批老延大人先后重返母校二次创业办学,曾经奠基与播撒新型教育火种的延安大学,在中共中央旧址所在地杨家岭继续办学。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建校84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同志亲自参加延安大学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966年4月,邓小平和李富春来延安视察工作期间,接见了学校部分师生。1998年9月10日,江泽民为延安大学校庆60周年题词:“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2004年5月24日,胡锦涛对延安大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方面“共同支持办好延安大学”。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值此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谨向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长期以来,延安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和老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刘延东副总理、韩正副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先后以来校视察、批示等方式表达对学校建设的关怀。
学校现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筑总面积达到了108万平方米。现有本科生16691人,硕士研究生3106人,留学生35人;教职工1596人,专任教师989人,其中教授157人,副教授371人;学校设有31个职能部门,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1所附属医院;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2个省级一流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1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5个院士工作站、2个社科名家工作室。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紧扣“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总目标,对标“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总要求,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凸显四大特色、提升五大水平”的目标任务和“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以改革创新增强动力”的工作举措,“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稳步开局,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校确立了“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推动延安精神教育由“知”“情”向“意”“行”转变,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延安精神育人格局。延安精神育人成果获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小红专”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并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银奖。近年来,在延安精神滋养下,513名学生参与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子女线上辅导,419名学生参与“十四运会”志愿服务,461名学生援疆进藏,316名学生应征入伍, 99人考取陕西省选调生,考取率名列省属高校前茅,到西部就业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70%以上。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评价延大毕业生:“基础扎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下得去、靠得住、用得上”。
学校组织实施了本科教学“四工程两计划”,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批省级教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获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特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4项、国家级奖648项,首次独立组队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银奖。研究生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3项,涌现出在《自然》《柳叶刀》等期刊发表通讯论文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都金鹏等典型。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统筹学校各项工作,制定了《“一流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博士授权学科培育工程”,培育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等5个特色学科群,被列为陕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获批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培育学科1个。新增6个硕士一级学科,9个专业学位类别。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陕西省首批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组织实施“科学研究攀登计划”“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获批国家级项目187项,省部级项目285项,横向项目679项,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获各类科研奖励153项,其中省级以上29项。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厅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发明专利授权50项,科研成果转化13项。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5次。“低阶煤热解气化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水凝胶面膜基布制备技术”等一批重点成果实现转化。打造了乡村发展研究院等一批研究基地和智库,设立资政育人项目427项,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提供了咨询与支撑。
学校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引进特聘教授(双聘院士)33人,引育博士近300人。获评国家级、省级师德荣誉10人次,4个教学单位获省级师德先进集体,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雷忻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校坚持和完善“一章八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意见》,常态化推进制度“废、改、立、释”。以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为牵引,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医教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搭建完成了学校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校组织实施“一校一院对口支援工程”和“校友资源建设工程”,合作成立了“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红医联盟”和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与69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开展了2+2双学位、3+1双学位、121双学位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和交流项目,学校被列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港澳台招生资格院校。
延安大学是新时代延安精神传播中心,学校注重发挥延安精神“辐射源”作用,坚持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培训。近年来,面向省内外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举办近1542个班次,培训8万多人,并把红色教育培训效应有效反哺、覆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当前,学校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追赶超越“三步走”发展战略,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