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座谈会暨《春早木兰花》纪念邮简首发式在江西新余渝水区召开
中旗网江西2022年10月6日讯
为纪念抗战胜利77周年之际, 新余市渝水区于10月5日下午召开了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的座谈会。座谈会由渝水区区委、区政府主办,仙来办事处和珠珊镇人民政府承办。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参加了仙来办廖家管理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陈列室和珠珊镇沙头村委横板桥村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的揭幕仪式。
座谈会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
会议首先由渝水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傅倩致辞(选段):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八十五年前的今天,一支英姿飒爽的女兵队伍在上海出征,开启了一段激情燃烧的抗战岁月。3年内,她们跨越苏、浙、皖、赣、湘、鄂、豫、闽8省,行程2万余里,为抗日战争献出了火红的青春。
1939年的初夏,服务团随中国军队19集团军总部到达新余,开始了长达19个月的抗日活动,当时就驻扎在珠珊镇横板桥村和仙来办阮家村,从此与新余接下了深深的缘分。
沧海桑田,初心不改。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家属以及相关的嘉宾,相聚在这个先辈们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地方,举行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座谈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此,我谨代表渝水区委区政府,对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座谈会的各位服务团家属以及来宾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对渝水区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铭记那段难忘的岁月,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近年来,渝水区着力做好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的保护和开发,修缮了珠珊镇沙头村委横板桥村“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筹建了仙来办廖家管理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陈列室。其中,珠珊镇沙头村委横板桥村“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已入选新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大家齐聚渝水,沿着先辈的足迹,踏上她们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地方,青砖灰瓦、木桌长凳,触摸着先辈们曾经点亮过的油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区将以此为契机,用心用情用力把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这个红色资源管理好、运用好,将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忘我奉献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成为推动渝水高质量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接着,大家观看了战地服务团纪录片《青春在战火中》;
然后,播放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之子、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昊苏的贺辞并献诗:
会上播放了如下因故不能到会的特邀嘉宾对会议的贺辞,并由主持人何琦代为宣读:原中央统战部正部级副部长、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原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豪梅,94岁的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于淑琴,原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原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冯金茂,原江西省副省长孙用和。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和七师分会、为服务团《青春在战火中》一书题词的孙毅将军的儿子杨戈将军、新四军政委项英之孙项阳、新四军军长叶挺孙女,以及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中心也都给大会发了贺信或赠送了书法作品。
倪豪梅的贺辞
于淑琴的贺辞
孙毅将军之子杨戈将军的贺信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的题词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中心发来的贺信
罗解难、萧梅向仙来办、珠珊镇转赠中共上海地下斗争史研究中心杨继光副主任的题词。
从左至右:罗解难、阮秋华、胡永军、萧梅
为《青春在战火中》题名的原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童小鹏之子童丹宁、批准服务团出征的临时团省委书记陈国栋之女沈思、女工夜校党支部书记陈维清之子曹延安、服务团员的”舅舅”范长江之子范苏苏、陈同生之女张浩清等,都发来微信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抗战名将十九集团军58军军长、江西第五受降区受降官鲁道源之子鲁以国也从国外发来微信表示:我是非常希望能來参加這个有意义的活动。但因为疫情不能如愿。等以后一定前來新余参观。
在座谈会上播放了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将军的视频发言《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巾帼风采》:
肖将军指出: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以沪东女工为主建立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活跃在国民党的军队中,鼓舞爱国官兵的抗日斗志,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组织动员群众抗日作战,是活动时间长、途经地方多、影响大的战地服务团体。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绚丽篇章与伟大丰碑。
回顾这段历程,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二是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抗战到底。三是展现巾帼风采,堪称妇女楷模。
会上还播放了旅德学者、德语翻译李士勋的发言《胡兰畦与德国作家安娜·西格斯》:
会上播放了《上海女青年会女工夜校师生回忆一巾帼摇篮》主编华校生的发言《永恒的怀念》:
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唯一健在的百岁团员、原福建省妇联主席尹峰之女伍严安发言《战地三年烽火芳华 八十五载精神永存》,代表母亲向大会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母亲的亲密战友、牺牲在抗战前线的不满十八周岁的共产党员周文南。
战地服务团地下党支部书记胡瑞英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会员罗解难首先代表服务团后代向渝水区委、区政府、向仙来办事处和珠珊镇人民政府、向渝水区的父老乡亲、向为服务团旧址和陈列室策展人洪果先生和他的团队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旧址的修复和陈列室的开设,后代们才有可能在服务团成立85周年之际,相聚在母亲们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罗解难说到,我们今天在这里回顾历史,缅怀先辈,就是要传扬服务团的事迹,铭记前辈的精神,赓续她们的血脉。
服务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团员们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服务团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听从党的指挥,地下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坚决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团最令老百姓怀念的原因是她们全心全意地爱护人民、关心民众。
战地服务团党支部宣传委员郑里明之儿媳张明明发言说到: 2002年我们调到杭州工作,来到秦秋谷阿姨身边,受到了服务团革命精神传承的言传、身教,有些事刻骨铭心。我们首先做的是要把秦阿姨保存的服务团在抗战期间的珍贵照片数字化,配音、配乐;完成了青春在战火中上下两集的碟片。秦阿姨亲自写地址,寄给了每一位健在的战友,使这段珍贵的历史得以面世、传播和现在能展出。
2007年91岁的秦阿姨带我们寻访当年战斗的足迹,来到歙县,参观了棠樾服务团旧居和新四军的驻地岩寺,给我们讲她们当年的战斗经历。秦阿姨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妈妈和战友们在抗战前线和后来人生中的各种鲜为人知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服务团女兵们的人生并不是鲜花和掌声,她们很多人经历过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考验,却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她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的脊梁。
2015年和2021年,我们两次来到新余,参观了宋子枫个人所办的“赣西抗战博物馆”;还在阮家祠堂里看见了挂着服务团女兵的照片,阮家把服务团的事迹写进了家谱;在横板桥旧居看见已挂上了“服务团旧址”的牌子,准备修复;这一切深深感动了我们,新余人民没有忘记服务团的女兵们,我们向新余人民表示深深的感谢!
特邀嘉宾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唐晓欣致辞: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金秋十月,我们有幸来到新余这块红色热土、贛西钢城,参加“循英雄足迹,颂烽火青春”---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 85 周年系列活动。
在此,我代表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衷心感谢举办方的盛情邀请,感谢新余市渝水区各级领导的热情接待,祝这次具有重要革命历史意义的红色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圆满顺利!
85年前,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活跃在新余大地。她们在组织发动群众抗日、鼓舞国民党官兵抗日斗志、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抗日等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是一支由中共地下党组织派往国民党军中服务和宣传抗日的女兵队伍。她们就是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服务团在抗日前线工作历时3年,足迹遍及沪、浙、苏、皖、赣、鄂、湘、豫8个省市,其中在新余地区活动长达18个月。她们慰问驻地军民、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救助伤兵、打扫战场等。团长胡兰畦在战地日记中写道:战地三年在新余时间最长,印象最好……
1937年底,服务团成立不久,便在南昌与新四军党组织接上关系。经项英、陈毅同志指示,服务团成立了地下党支部,直接接受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同志领导。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服务团在艰苦危险的环境里坚持斗争,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战地服务团女英雄们在新余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缅怀革命先烈,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唐晓欣还介绍了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情况。
伍严安、罗解难向渝水区仙来办和珠珊镇赠送了由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员编写的《青春在战火中》书籍。
从左至右:珠珊镇党委书记黄志军、伍严安、罗解难、渝水区政协副主席、仙来办党工委书记龚伟
罗解难向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坚赠送《青春在战火中》
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坚向仙来办事处和珠珊镇赠送红色书籍
座谈会后紧接着举办了《春早木兰花》纪念邮简首发式。
首先由中国长城学会军旅文化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办公室副秘书长)、老兵方阵邮简发布平台负责人余滨讲话: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和罗解难大姐的信任,给我们了一次以邮简来怀念纪念战地服务团光辉历史的机会。纪念邮简见证历史,见证情怀,就象一份可以直接邮寄的报纸,信息量很大,方便手机扫码阅读,线上线下同步,适应时代要求,又有纪念收藏价值。花线不多,传播推广效果很好。希望能在今后红色文化宣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服务团后代罗解难介绍了《春早木兰花》邮简制作的缘由,就是因为它是纪念战地服务团85周年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邮简《春早木兰花》名称来自里路阿姨女儿张小金和女婿李博生所撰写的传记文学作品《春早木兰花》。邮简上选取了服务团当年的部分照片和服务团60周年、75周年纪念会的相片,选取了《青春在战火中》童小鹏、孙毅、魏传统、罗琼、郑伯克、黄启璪等领导同志的题名和题词,还选取了一张部分服务团员在相隔44年后、于1984年来新余横板桥村和乡亲们的合影。邮简上面还有百岁服务团员尹峰老妈妈为陈列室题名的手迹。
邮简最大的优越性是上面印有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不光能扫出相片、文章,还能扫出视频。在这个邮简上包括了《抗日女兵》、《烽火战地红玫瑰》和服务团老战士60周年聚会的视频,能看见老战士的音容笑貌,听见她们讲当年的故事。还有2012年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为战地服务团举办的75周年座谈会的完整视频,上面有健在的秦秋谷、尹峰、郑坚等老同志和陈昊苏、万绍芬、倪豪梅等领导的讲话,以及《青春在战火中》的视频。还有个二维码是新余籍旅美学者乐歌为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谱写的歌曲《青春的誓约》视频。
新余本地策划、制作战地服务团展览的洪果先生为邮简提供了封面的设计初稿、“春早木兰花”的书法、大内页渝水区的相片。
接着,由《春早木兰花》邮简发布平台负责人余滨、罗解难向支持单位渝水区仙来办事处、珠珊镇人民政府的代表,象征性地交付了各2000份邮简。
从左至右:彭超、罗解难、余滨、余文钦
罗解难向全体参会人员及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赠送了《春早木兰花》邮简。
罗解难向江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坚赠送《春早木兰花》邮简
领导和嘉宾上台共同触摸启动球,正式发布纪念邮简。
从左至右:珠珊镇党委书记黄志军、渝水区政协副主席、仙来办党工委书记龚伟、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坚、服务团后代罗解难、渝水区妇联主席杨旸、服务团后代郑义军、邮简发布平台负责人余滨、服务团后代伍严安。
《春早木兰花》纪念邮简封面
背面带翻盖
背面
小内页
大内页
会场全貌
座谈会最后奏唱《新四军军歌》。
参加座谈会的服务团员后代有:胡瑞英之女罗解难、郑里明之子郑义军、儿媳张明明、侄女郑茵、孙女郑悦;尹峰之女伍严安、杨琦之子朱晨晨、儿媳刘洪洪;龚琦玮之长女萧梅、女婿方季飞、次女肖玮、杨丽川之子王林方。
特邀嘉宾有:老兵方阵邮简发布平台负责人余滨,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坚、副会长唐晓欣、王业文、组织委员会主任韩小洪,红军长征老干部、新四军陈毅贴身警卫员陈兴发烈士次子陈海宁,江西省老干部集邮协会顾问王洪新、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副院长谈晓庆、新余老干部集邮协会张立新、红色文化志愿者彭大齐、彭静丽、彭文娟、彭彦昌等,以及新余当地洪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廖家管理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陈列室、横板桥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策展人阮小华、廖菊莲。
渝水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傅倩,区妇联主席杨旸,渝水区政协副主席、仙来办党工委书记龚伟,仙来办党工委副书记、主任余文钦,仙来办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钟婷,仙来办廖家管理处党支部书记阮秋华;珠珊镇党委书记黄志军,珠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超,珠珊镇党委副书记赵新泉,珠珊镇副镇长胡蓉,珠珊镇沙头村党支部书记胡永军等出席了座谈会。
罗解难和傅倩在会场合影。
渝水区区委书记刘颖豪5日中午会见并宴请了参会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后代和特邀嘉宾。
区委副书记、区长简华锋在下午座谈会后,手持《青春在战火中》邮简与服务团后代合影。
渝水区委副书记、区长简华锋,区妇联主席杨旸及仙来办、珠珊镇领导与服务团后代合影。
从左到右第一排:阮秋华,郑茵,赵义军,张明明,罗解难,王林方,伍严安,郑悦,赵新泉,第二排:钟婷,龚伟,朱晨晨,刘洪洪,渝水区委副书记、区长简华锋,区妇联主席杨旸,彭超,胡蓉。
郑里明后代郑茵、郑义军、张明明、郑悦在服务团图片前合影
杨丽川之子王林方在服务团图片前合影
杨琦儿子儿媳朱晨晨、刘洪洪在服务团图片前合影
龚琦玮女儿萧梅、肖玮在服务团图片旁合影
(撰文:罗解难/ 摄影:谈晓庆、陈海宁等)
【审核:张伊】
下一篇: 马文瑞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