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在李家庄村隆重举行

  • 时间:   2023-10-20      
  • 作者:   张伊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5121


GE6A6786.JPG

2023年10月15日,纪念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成立75周年大会在河北省晋州镇李家庄村隆重举行。

来自北京、太原的育英校友以及太原育英中学校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GE6A6863.JPG

纪念大会现场



合影


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北省李家庄村隆重举行


中旗网河北2023年10月19日电(张伊)

2023年10月15日,纪念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成立75周年大会在河北省晋州镇李家庄村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太原的育英校友以及太原育英中学校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1948年2月,为解决部队的后顾之忧,在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第二政委杨成武、参谋长耿飚的亲切关怀下,晋察冀野战军党委决定在野战军后方留守处——河北省晋县(今晋州市)李家庄,筹建完全寄宿制的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并于1948年4月正式成立,接收野战军团以上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学校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大家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建起了教室,自制了桌椅、凳子。10月,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学校被迫转移到衡水。敌人撤退后,学校又回到了李家庄村。1949年5月,太原解放后,彭德怀司令员亲自拍板,育英学校迁往山西太原,历经变迁,成为今天的太原育英学校,为新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的建设人才。

纪念大会上,李家庄村第一书记李福强讲述了育英学校成立时的艰难历程,他表示,隆重纪念育英学校成立75周年,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育英精神,凝聚起新时代奋进的力量。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省作协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程雪莉,正定原副县长何玉,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老校友协会会长曹家起,育英中学校代表、党支部书记赵圆圆在会上先后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正如李秋华同志说,“今天我们来到李家庄,就是要和李家庄的乡亲们,一起回顾当年的革命历史,回顾我们走过的路。”

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晋察冀野战政委罗瑞卿的后人代表、晋察冀野战第二政委杨成武的女儿、晋察冀野战参谋长耿飚的女儿分别向纪念馆捐赠了书籍、邮折、录像带等物品;太原育英中学校向李家庄村赠送了锦旗和纪念品;北京校友以及参加活动的北京来宾向李家庄村育英小学赠送2000元,用于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其他育英校友也捐赠书籍、贺联等物品。

李家庄村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及晋察冀野战军,在这里留下生活战斗的足迹。据李家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福强介绍,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育英精神,近年来,李家庄村通过走访、挖掘、整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系列红色文化。建成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朱德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纪念馆、杨成武故居纪念馆等红色纪念馆。2023年8月,李家庄村小学正式获批更名为“晋州市晋州镇育英小学”,赓续红色血脉,夯实红色资源。

参加校庆活动的育英校友还举办了育英学校建校75周年座谈会,先后参观了李家庄村党组织生活馆、育英学校纪念馆、朱德纪念馆、罗瑞卿、杨成武故居纪念馆、李家庄村育英小学,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对学校开展红色教育表示赞赏。



李家庄村第一书记李福强讲话

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同志代表晋察冀野战军将领的后代和育英学校老校友发言。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石家庄作协主席程雪莉讲话

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老校友会长曹家起会长进话

育英中学校代表、党支部书记赵圆圆讲话

正定原副县长何玉讲话


捐赠图书等

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向育英纪念馆捐赠《杨得志画传》以及书籍、邮折,录像带等

察冀野战军政委罗瑞卿后人代表张可兴捐赠《罗瑞卿军事文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邮票珍藏,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杨成武后人代表向纪念馆捐赠《杨成武军事文选》、《杨成武回忆录》等。

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耿飚的女儿代表分别向纪念馆捐赠《耿飚回忆录》《人民的战士》《耿瑩连环画作品集》《丝路连韵》等图书。

肖应棠将军的女儿肖春华捐赠图书和老照片。


朱良才将军女儿朱筱秋捐赠《朱良才画传》、《星火燎原精选篇》邮简。


王宗槐将军女儿王亚英捐赠父亲的《画传、邮折。

陈先瑞将军之女陈然捐赠父亲《陈先瑞回忆录、邮折、画册。

刘世洪将军的儿子刘维平,为庆祝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建校 75 周年赋诗一首,由山西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王志刚书写。

太原育英学校向李家庄村赠送锦旗和纪念品

育英学校老校友会会长曹家起邀请老校友,向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75 周年校庆活动捐赠贺联两幅。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主席程雪莉,石家庄市作协副秘书长张梅英赠送《育英蓓蕾遍天下》。

晋察冀一分区34团政委黄连秋之子黄国平捐赠父亲《黄连秋画传》


北京育英校友的爷爷奶奶们向晋州市育英小学的全体学生赠送 2000 元,用于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

东方毅集团大力支持育英学校成立 75 周年纪念活动 。

正定县原副县长何玉为育英学校成立 75 周年留言

祝李家庄村红色教育越办越好。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白求恩翻译、华北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董越千女儿董洁(右)和王亚英观看《画册》

晋察冀冀中军区作战处处长贾玉峰烈士之子贾晋生(右)与肖春华在杨成武故居纪念馆前

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陈宜贵将军的女儿陈曦、陈楠姊妹。

蔡长元将军的儿子蔡小心,向大家致敬。







方国华将军、李佩卿夫妇的女儿方进平(左一)和她的儿子张圣。方进平的母亲李佩卿当年当面接受了杨成武将军布置的任务,组织创建育英学校。太原育英学校党委书记李连清的孙子李万水、孙媳徐素珍,育英学校最早的老师于波之子智丹生和他的女儿,参与创建育英学校的老员工刘志诚之子刘一宁,育英学校校友李原、李中强、孙巧玲,中旗网总编张伊等参加了纪念活动。







精彩的文艺演出博得阵阵掌声

李家庄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全村文化、戏曲艺术,成就令人瞩目。成立有咳嗨腔剧团、歌舞团、空竹表演队、武术队、书画协会。戏曲咳嗨腔——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咳嗨腔剧团演出的《清官断》《百草山》《老鳖一拜寿》等剧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晋州电视台晚会上多次精彩亮相。空竹队荣获中国国际空竹比赛金奖,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2018年,李家庄村被晋州市评为“特色文化村”;出版了《西李家庄村志》《李家庄村家谱》《战火中的李家庄》《红色李家庄》。正在编写《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一书,很快就出版了。

李家庄村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省《共产党员》杂志、《党史博览》杂志、《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晋州电视台及多家融媒体平台先后报道李家庄村的经验。2018年,李家庄村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16——2017年度“文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福强被评为“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农文旅十大杰出人物”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石家庄市、晋州市多项荣誉称号。

晋州镇李家庄村“咳嗨腔”《说唱新李家庄》,育英小学


《绣红旗》,村委会

腰鼓《中华全家福》,育英小学

京剧《沙家兵浜》唱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演唱者张秋海


《红灯记》选场:痛说革命家史,演唱者李俊芳、周玲

《红色育英小学》,育英小学




《武术》,村委会

《我们在太行山上》,与会将军后代合唱团成员

《红军大生产》,村委会



《红歌联唱》,育英小学和来宾互动,《打靶归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红星闪闪》


台上台下互动热烈。


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建校75周年座谈会








参观李家庄村党组织生活馆

GE6A5215.JPG

永远跟党走 —— 李家庄村委会

GE6A4933.JPG













参观育英学校纪念馆

李家庄村是育英学校成立的摇篮。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此时诞生于河北省晋州市李家庄村的育英学校,有着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红色学校。

从学校成立到现在,裔英学校已经走过了75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翻阅育英学校的历史画卷,呈现给大家一段尘封的往事,讲述一段不忘初心的历史,目的是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部队战士的关怀与爱护;牢记学校成立之初的艰苦岁月,不忘初心,激励后人奋发有为。



在父辈的照片前

坐在当年的教室里,讲述当年学校的故事



看到父母的照片,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追寻育英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参观朱德纪念馆











参观罗瑞卿故居纪念馆





参观杨成武故居纪念馆





朱筱秋现场为大家讲述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故事



在硕果累累的山楂树前


参观李家庄村育英小学,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对学校开展红色教育表示赞赏。

小小讲解员为大家讲述育英学校的故事





同学们为爷爷奶奶们表演《闪闪红星》


爷爷奶奶们忍不住和孩子们共同舞蹈



为爷爷奶奶们佩戴红领巾








观看建校70周年老照片

建校70周年老照片

北京育英校友的爷爷奶奶们向晋州市育英小学的全体学生赠送 2000 元,用于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


为同学们题词:志存高远




为同学们题词。

育英精神薪火相传。


参观魏征故居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 ,字玄成,巨鹿都下曲阳县 (今河北省晋州市) 人,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一生为官清廉,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流传下来的谏文表 --《谏太宗十思疏》。谥号“文贞”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