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会:董耀会长城文化工作室图案设计“人”字纪念标识的故事

  • 时间:   2024-05-24      
  • 作者:   董耀会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655


【编者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中国是茶的故乡,2024年5月21日是第五届“国际茶日”,《2024北京长城茶席》暨“1984——2024 董耀会行走长城40周年纪念”在举世闻名的长城居庸关举办。在古老的长城脚下,大家以茶会友,共品茗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徒步第一人、长城专家学者 董耀会 为大家讲述了董耀会长城文化工作室图案设计“人”字纪念标识的故事。(张伊)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GE6A0948.JPG


《2024北京长城茶席》在举世闻名的长城居庸关举办。图为活动现场。

1984——2024 董耀会行走长城40周年纪念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同为祖国祝福!

来自中国长城学会、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等相关单位领导、同志参加。


董耀会:董耀会长城文化工作室图案设计“人”字纪念标识的故事


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徒步第一人,长城专家学者 董耀会讲述了工作室“长城图案”设计的故事。

中旗网北京2024年5月22日电(张伊)

在董耀会40年一直坚持长城文化的探索研究之际,董耀会成立了长城文化工作室,其图案设计为什么要以“人”字作为设计纪念标识?

董耀会说:我为什么要用“人”?一般的来讲,长城是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似乎和我们每一个人没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不认为自己和长城没有紧密联系的话,那么,长城就是冰冷的。

他首先问在座的同志身上有没有带长城标识符号的物品?在大家否认后,他又问:在座的同志有没有带着身份证的?请看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身份证上除了国徽之外,还有一个图案就是长城。是长城伴随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它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没有任何图案、符号能够将长城图案替换下来,没有任何事物器物比长城图案更合适。说明长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在董耀会长城文化工作室展板前

第一,长城26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心中的永恒。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事,做有关长城的事,这样我们就会多认识长城、了解长城,通过认识、了解理解长城,更加热爱长城,通过更加热爱长城,也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走进长城,和长城紧密联系。

第二,这个图案还像一个人在迈着步子,代表我们40年一直在行走长城,象征着人类迈开腿再行走。

1984年5月4日至1985年9月24日,我和吴德玉、张元华三人历时 508 天徒步考察明长城,完成首次人类徒步长城的壮举,留下第一个人类首次徒步长城足迹的完整记录。

第三,这个符号就是一个长城图案,人头的部分是一个长城的敌楼。如果从山上看,长城就像是从山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虽然它是人建造的,但他与山已经融为了一体,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贴切,与大自然融合的非常完美。这样的美,通过人的行走,把中国长城文化传承下去,也是我们中国长城文化学会和我们长城人的使命。


董耀会现场为各为来宾签字赠送他的新书《长城:追问与共鸣》。


王兆明老师为董耀会撰写“长城之子”(东林西泉 摄影)

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被称为“长城之子”。

1984年5月4日至1985年9月24日,他同吴德玉、张元华历时 508 天徒步考察明长城,完成首次徒步长城的壮举。此后 40年间,致力于长城的保护和研究,著有《明长城考实》《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守望长城——董耀会谈长城保护》等,2007-2017 年作为总主编主持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长城志》10 卷 12 分册的编纂工作。为创建“长城学”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董耀会(右一)在平型关徒步考察长城


责编:中旗网晶晶

统筹: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作家专栏、长城文化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