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协办的第十一届“薪火相传”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
6月5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协办的第十一届“薪火相传”活动正式启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高小辉,专家代表、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向荣高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首先,初迎霞副秘书长介绍了“薪火相传”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本届主题及规则。
“薪火相传”活动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一个全国性公益活动,旨在寻找在文化遗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弘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自2008年首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先后寻找出了100余位杰出个人和团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推动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一个品牌公益活动,也是中国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第11届“薪火相传”活动以“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那些在革命文物的弘扬、保护和利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为社会树立典范,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尤其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配合国家文物局关于革命文物传承和保护利用相关工作要求,我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弘扬革命文物保护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社会公众关注革命文物,促进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本次活动时间自2019年6月至11月,分申报者报名、初审终审和活动典礼三个环节。申报个人/团队自本日(6月5日)起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申报,报名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1日。经初审、网络投票和终审等环节,将最终选出“红色基因杰出传承者(个人/团队)”各10名。
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向荣高作为代表进行致辞,他代表专家组郑重承诺:本届活动将始终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始终坚持申报对象及其事迹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清晰明了活动规则、严肃规范活动程序,严格维护参选个人和团队的合法权益,诚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高小辉在致辞中表示,第十一届“薪火相传”的主题与杭州“红色记忆”活动高度契合。接下来,他们将同步在全市范围内“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寻找那些在革命文物的弘扬、传播和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励小捷理事长宣布本届活动正式启动。他指出,革命文物是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物质依托。保护革命文物就是传承革命精神,党和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也为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通过本届薪火相传活动,我们想要切实寻找出那些多年来身体力行保护传承红色基因的杰出者们,让他们的事迹广泛传播,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为建国七十周年增添色彩。
他对活动提出期望,一是期望那些多年来坚持守护革命文化遗产,坚定革命信仰的个人和团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二是期望新闻媒体和广大公众能够更多地关注本届活动,多给我们推荐,单靠基金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需要大家来集思广益,帮助我们把这些优秀的奉献者们寻找出来,并且和我们一起去弘扬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三是期望活动能带动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自觉的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链接一:第十一届“薪火相传”活动公告
第十一届“薪火相传”活动公告
——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
“薪火相传”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主办的一个全国性活动,旨在寻找在文化遗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弘扬他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薪火相传”活动自 2008 年举办以来,通过寻找这一形象而生动的形式,先后有 100 多名杰出个人和团队在业界和社会得到彰显和传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成为基金会推动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品牌公益活动和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2019 年是“薪火相传”的第十一届,现将本届活动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活动总则
本届“薪火相传”活动以“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那些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在革命文物的弘扬、传播和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为社会树立典范,激励更多公众参与革命文化的传承。
本次活动将绷紧政治这根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申报、筛选、审查过程中,严格确保申报者事迹符合中央关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口径,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挑战。
本次活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坚持保证申报对象及其事迹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清晰明确活动规则、严肃规范活动程序,并严格维护指导专家及申报个人和团队的合法权益。
二、 申报范围
(一)各行各业为革命文物的传承和守护、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国公民,以及致力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且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团队,均可作为参选对象。
(二)外籍人士不在此次参选范围之内。
(三)已在第八、九、十届活动中获得杰出奖的个人和团队,不作为参选对象。
三、 申报对象
“红色基因传承者”既可以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者,也可以是革命文物价值的发掘和传播者,指一切为革命文化遗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带来重大影响或重大利好的人或团队。具体而言,包括但不限于:
(一) 长期坚守在革命文物保护、弘扬和传承的第一线,为革命文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影响当地文化面貌的个人或团队;
(二) 坚持并成功探索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利用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个人或团队;
(三) 向社会公众普及、弘扬革命文物遗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个人或团队;
(四) 在研究、阐释和传播革命文物的价值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要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五) 积极募集或捐赠资金、物资用于革命文物保护与传承、为文化遗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或解决一方革命文物遗产保护难题、极大改善保护状况的个人或团队;
(六) 以其他方式在革命文化遗产领域做出突出成绩或重大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四、 荣誉设置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杰出传承者(个人)”10 名;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杰出传承者(团队)”10 名。
五、 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参选者报名、初审终审和活动典礼/论坛三个环节。时间为 2019 年 6 月至 11 月。
本次活动将成立专家咨询组,由专家组全程指导,保证活动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
(一)申报者报名
本届“薪火相传”活动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进行,鼓励各省市、自治区相关机构组织申报。有意参与活动的个人和团队应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完成线上和线下申报程序。
(二)活动程序
活动由初审、网络投票和终审三个环节构成。
基金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咨询组对申报材料逐一审读筛选,秘书处汇总专家审查结果,前 20 名的个人和团队将入围初审名单,进入网络投票和终审环节。
网络投票通过微信进行。基金会秘书处将发布所有入围人员名单和简要事迹,公众投票选出前 10 位的个人和团队。网络投票结果为终审的重要参考。
基金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咨询组进行终审,终审专家实名投票产生前 10 位的个人和团队,形成最终名单。
基金会秘书处将及时公示初审和终审结果,并对入围者进行背景调查。如发现申报材料作假,将取消申报人入围资格。虚假申报的个人或团队,五年内不得申报。
六、 报名方式
本次活动报名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一)线上程序
线上申报材料可通过两种途径提交:
1、申报人在基金会官网《第十一届“薪火相传”活动公告》中下载并填写相应表格,另可附不超过 5000 字的事迹材料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将表格和附加材料的电子文档发至申报邮箱 zgwbjjxh@163.com,邮件名为“第十一届薪火相传报名+个人/团队名”。
2 、 申 报 人 通 过 基 金 会 项 目 申 报 平 台 ( 网 址 :http://app.ccrpf.org.cn)进行线上申请。申请人注册登录后选择“薪火相传—个人”或“薪火相传—团队”,按要求填写相应信息并上传相应材料并提交审核。
(二)线下程序
除线上报名外,申请人还须将加盖公章(须是与革命文化传承工作有关的相关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社会组织等)的纸质报名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寄送至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 29 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教部,邮编:100009,电话:010-56792286。
报名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 2019 年 9 月 1 日止,以基金会秘书处收到完整的电子和纸质申报材料的时间为准。
附件:
1.杰出传承者个人报名表;
2.杰出传承者团队报名表。
链接二:TIPS:
关于“薪火相传”活动
“薪火相传”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主办的一个全国性活动,旨在寻找出文化遗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弘扬他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薪火相传”活动自2008年首届至今,先后寻找出100多名杰出个人和团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成为基金会的一个品牌公益活动和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自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以来,“薪火相传”活动每届设置一个主题,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中的一个领域,如第八届的主题为“寻找传统村守护者”,第九届主题为“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2018年主题为“寻找文化遗产筑梦者”。
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部分获奖者资料
2018年是“薪火相传”的第十届,经过初评、网络投票、终评等环节,选出“文化遗产筑梦者”个人10名,团队10名。
第十届“薪火相传”的获奖者,覆盖了文物修复、非遗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物安全等领域。现将部分获奖者情况介绍如下:
终身成就奖——樊锦诗
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5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她扎根敦煌,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杰出人物 。如今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樊锦诗用5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用一生守护了敦煌,是实至名归地文化遗产筑梦者。
这是继罗哲文先生和谢辰生先生之后,基金会授予的第三位“终身成就奖”。
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个人(部分)
热合曼·色提 & 买明·热合曼 & 古丽拜克热·买明 祖孙三代
维吾尔族,吐鲁番市文物局文保员,三代人薪火相传悉心守护交河故城。买明·热合曼的父亲热合曼·色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担任交河故城的文保员,并组织当地群众,参加交河故城遗址的修缮工程。受父亲的印象,买明·热合曼自1990年至今担任交河故城第二代文保员,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巡查故城参观区和无人区,认真做好故城的维护和绿化,多次阻拦以拓荒为借口的文物破坏行为,还积极参与交河故城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宣传、监管等工作,积极走访每一户居民,解释申遗的意义及对当地发展的重要性,把文物保护工作当成了一辈子的使命。2013年,他的大女儿古丽拜克热·买明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和优厚待遇来到亚尔果勒村,当了第三代交河故城文物保护工作者,参与了交河故城遗址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及“加依墓地”、雅尔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的考古发掘相关工作。
孙穗瑛、孙穗华姐妹
女,96/93岁,美籍华人,心系祖国的史料文物捐赠者。孙穗瑛、孙穗华姐妹是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科的女儿。姐妹俩多次回家乡中山市探亲谒祖,多年来,多次无偿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中山市博物馆捐赠家藏文物史料共计1000件,具有很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2014年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无偿捐赠家藏文物887件(套),包括宋庆龄的书信,常书鸿等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孙中山、孙科等人像油画,孙科夫妇的衣料、皮箱,孙科的证章等,其经济价值估价在几百万元以上。2016、2017年,孙穗瑛又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捐赠了家藏陶瓷、图书等文物、文献共205件。其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炽热情感,为海外华侨华人捐赠文物、文献、史料回国树立了榜样。
闵庆文
男,55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引领者。自2005年开始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研究、推广和普及工作,牵头完成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等15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的编写,为推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确立该领域国际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长期深入农业文化遗产地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参与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的起草,出版相关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及文章200多篇,曾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
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部分)
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
1992年成立,是由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优秀少先队员组建的讲解员队伍。周末或节假日,小小讲解员就活跃在枣园、杨家岭、宝塔山、西北局旧址等各个红色革命景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义务讲解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工作生活情况,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宣讲延安精神。26年来,“小小讲解团”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20000多个,听讲观众达80万人次,共接待各种团体5000多个,义务演出60多场,观众达到10万多人。2002年,学校在“小小讲解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小小宣讲团”,改变了以往单一演讲的形式,把歌舞表演融汇进来,使宣讲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
2009年8月成立,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工艺美术专题博物馆群落。2012年5月,实施“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五年期(2012年-2017年)项目,由萧山花边、机绣、陶瓷、手绣、铜雕的五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分别带4-5名徒弟传承授艺。五位国大师平均年龄70岁以上,项目实施后,24名徒弟共获得各类奖项150个,培养出一支优秀人才梯队。使非遗文化从被动保护走向主动保护,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整体性保护、机制性保护,为政策完善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阅读 47